金山农民画源远流长,她融合了历史的积淀以及现实的活力,用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大胆的艺术夸张,形成了构思新颖、形象质朴、构图充实饱满、色彩强烈明快的艺术特点,从而开创了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现代民间艺术画流派。但是真正步入艺坛,得到社会认可的时间不过短短三十余年。经过这些年的成长,金山农民画已经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她身上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剪纸、木雕、竹编、布艺、灶壁画等留下的印痕,更可以体会到她内心蕴含着的时代的活力。
金山农民画独特的创作风格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把一切立体的物象都处理成平面的。他们画鸡,一般采用正侧面,因为正侧面最能表现鸡的完整性;而画杯子、瓶罐之类的物象,总是把口部画得很圆,底部则画成一条平线。他们认为夸张变形其实也是真实地表现物象,同样也是写实的。比如作品中的牛郎织女都是没有眼珠的,他们认为因悲喜交集眼睛里充满泪水,眼珠是看不清楚的。对色彩的选择,他们也并不拘泥于理论,而以传统观念和感情的需要来考虑色块的搭配,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并不重视所绘物象的本来颜色。而是认为“笔是随着心走的,千奇百怪,五颜六色,要画得好看”,或是浓装艳抹,或是淡装素裹。
扎根于民间艺术的金山农民画,往往取材于农村的景色或农村的生活片断,以鲜艳绚丽的色彩,朴素简洁的笔触呈现于画中,每一幅农民画都诉说着一个动人有趣的故事,都承载着一份作者对于家乡、对于生活的热爱。金山农民画作者大都是在金山这块土地上世代耕耘、辛勤劳作的真正农民,对于这块洒满他们祖祖辈辈汗水、泪水,又承载着他们所有希望和期冀的土地,他们心中漫溢着的是一份难以言喻的感情。农民画作者大都没有接受过科班训练,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作品的感染力,因为这份感染力是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的,是最朴实、最真挚的感动!艳丽的色彩、夸张的构图仅仅是这份感动的载体,这种风格,使金山农民画愈加显得五光十色,绚丽多姿。
金山农民画扬名海内外,被誉为“世界艺术珍品”。海外人士的青睐,使金山农民画成为上海非常出色的“民间大使”,近年来更是成为了上海对外交流中的一份体面礼物。各国驻沪领事夫人和无数外国游客也慕名而来,金山农民画被他们视为“鲜活且极富冲击力的文化生态”。她的盛名远播,让很多人都想将这一艺术奇葩加入收藏,自1980年至今金山农民画先后赴美洲、亚洲、澳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6000余幅作品,销售作品56800余幅,销售总额1000多万元。在国内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二十余个城市展出近百场次,共计6000余幅作品,先后有20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上海美术馆等单位收藏。金山农民画先后有120幅作品在历次比赛中获全国奖。中央电视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了以金山农民画及农民画家为主题的电影3部,电视专题片5部,如《厚土》、《民间艺术奇葩——金山农民画》、《金山黑陶》等。
金山农民画院先后培训农民画作者400余人,其中常年有创作能力的120人,逐渐形成了以农村妇女为主体的金山农民画创作队伍,她们有陈芙蓉、张新英、陈德华、曹金英、张婉英等优秀女作者,同时又涌现出一批如陆永忠、陆学英、张阿妮等一批新生代农民画作者。金山农民画也可谓代有人才出,陆永忠的《农家乐》获中国农民画联展一等奖,并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三十年来,先后共有18位农民画作者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张新英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88年2月文化部命名金山为首批“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所有的这一切展出、获奖,一方面证实了金山农民画无愧于“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的称号,又反映了当今金山农民画绘画的艺术水准,可谓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绘画人才代代相传。
金山地区在6000年前即已成陆,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现有古文化遗址5处,其中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点4处。
金山自古人才辈出,民间艺术广泛流传,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明清时期,金山由于著名的纺织工具“朱泾锭子吕巷车”的制造而成为“衣被天下”的松江府手工纺织和印染业的中心之一。“金山土布”享誉江南。传统的刺绣、剪纸、灶壁画、蓝印花布、泥塑、木雕、砖刻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孕育了一代代勤劳智慧的金山农民。
金山农民画是丰富多彩的江南传统民间艺术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一枝新花。1976年,金山文化馆组织一批能绣善织的农家妇女参加农民画创作学习班。她们在美术辅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汲取当地传统的刺绣、剪纸、织布、蓝印花布、灶壁画、木雕等民间艺术中的营养,将饱含着水乡清新而芬芳的泥土丰韵和农村丰富的现代化生活气息融入到绘画中去,创作出了一幅幅造型夸张、色彩明快、构图饱满,富有江南风俗情趣的农民画。1980年,金山农民画首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辅导经验倍受全国各农民画乡的推崇,奠定了金山农民画在中外美术界的地位。1988年,金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三十年来,金山培养了大批以农村妇女为主的农民画家,先后创作了数千幅优秀农民画作品。有30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上海美术馆等机构收藏;有6000多幅作品先后赴国外展出;有5000余幅作品在国内十余座城市展出。中央电视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视台拍摄了金山农民画电影记录片3部、电视专题片6部。有280多幅作品获全国、省市级奖。有18位农民画作者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吸收为会员。金山农民画在走向市场、参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成为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1984年,为适应金山农民画事业的不断发展,金山县政府投资兴建了金山农民画院,总面积640平方米,并于1989年独立建制,成为集金山农民画创作、培训、研究、展览、收藏、销售、开发、旅游为一体的文化事业机构。近年来,金山农民画被上海市政府批准为“涉外参观点”和“上海市优秀外事接待单位”。1998年,画院被授予“上海农村十大标志性改革成果”,2000年金山农民画和金山黑陶被列为“沪郊百宝”之一,2002年,画院被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评为“五星级画廊”。为使金山农民画得到近一步继承、开拓和发展,2002年金山区政府对画院进行了改扩建,使现有画院总建筑面积达2729平方米,设有农民画创作室、黑陶制作室、农民画展示厅、黑陶展示厅、明清家具展厅、民间博古展厅、民俗用品展厅等,并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联合成立了“现代民间美术研究室”。
数十年来,金山历届政府和文化部门领导都十分重视农民画的创作和作者的培养工作。在金山农民画院内,设有创作辅导部和农民画创作室,有富有创作辅导经验的美术专家担任辅导老师。画院长期举办农民画创作学习班,辅导创作出了一批影响甚广的农民画精品。金山区领导十分重视农民画院的发展,亲自到画院调研,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农民创作骨干。画院已先后培养农民画作者400多人,其中创作骨干120人,逐渐形成了以农村妇女为主体的农民画创作队伍,涌现了一批优秀农民画女作者。她们中有97岁的老婆婆,也有十几岁的年轻姑娘。创作室曾六次荣获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有18位农民画作者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张新英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一级农民工艺美术家”称号。
自1980年至今,有六千多幅金山农民画先后赴比利时、荷兰、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曾在北京、天津、广州、西安、杭州等十多个城市展出,并在历届国内外美术大展和历届上海市“江南之春”画展中频频荣获大奖。近年来,金山农民画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金山区政府连续五年举办了“金山农民画联展”,加强了与兄弟画乡的学习交流,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