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优化组织设置,增强妇联基层基础和活力。规范区妇联机关内设机构,夯实街道、镇和居(村)两级妇联组织建设,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加强妇联三级阵地建设,做实“妇儿中心”等枢纽平台。主动参与群团基层工作站建设,拓展妇联组织工作覆盖面。 二是改进干部管理,提升妇联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以“专挂兼”配置妇联领导班子,以遴选制招录妇联专职干部,以交流机制推进干部培养。建立健全“走基层、访妇情、办实事”等制度,着力提升妇联干部综合素质。 三是健全管理模式,提升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探索建立自下而上的工作项目形成机制,以妇女群众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为主的工作评价机制和以基层基础为重点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资源向基层集聚。 四是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妇联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强化“互联网+”思维,大力开展网上妇联建设,发挥妇女参与社会治理作用。鼓励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为妇女儿童家庭提供精准化服务。 五是立足服务基层,做强做实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工作品牌。以妇联“工作重心下沉、服务项目配送,内化基层活力、外化妇联影响”为目标,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合丽家”、“创丽家”、“亲丽家”、“护丽家”等工作品牌,积极提升妇联的组织凝聚力、群众感召力和社会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