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学雷锋纪念日,普陀区真如镇街道为100位“战疫雷锋”,送上100封表扬信。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您用无私的爱,传递了真诚的善,用行动温暖了他人和世界。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共倡文明新风,助力新时代发展,真如镇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特对您予以表扬。” 一大早,梅陇中学校长卫洪光就从真如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韶春手上接过这封信,表扬他在前期与同住一个小区的学校老师参与小区志愿者行动,变身“消毒卫士”,坚持每天为楼道消毒。 透过这100封信,也让我们认识了更多的“战疫雷锋”。 90岁老人交“特殊党费” 2月3日,真如镇街道真光七居收到来自90岁老党员朱才元的1000元特殊党费。 老人拥有66年党龄,以往社区党总支召开的党员组织生活会他从不缺席。这两年,因年龄大了,出现在社区的次数越来越少,但关心一直都在。“国家面临那么大的困难,作为一名党员,这个时候应该挺身而出。”虽然走路有些颤颤巍巍,老人还是特地将积攒下的1000元送到社区。“这是我的特殊党费,虽然不多,但体现的是党员的精神和价值。” 真光七居居民区书记龚顺美说,“朱才元就是这么个人。”早在5年前,她刚担任书记,就听社区里的老居民讲过他的故事。老人早年说服子女,要在去世后捐献遗体。每年社区里的“蓝天下的至爱”等慈善活动,他不是出钱就是出力。“这样的党员精神,这样可爱的老居民,是我们必须坚持下去、做好工作的动力。” 社区接力传送紧缺物资 家住真如镇街道的谢先生是湖北黄冈人。今年春节期间,坚守在武汉一线做医生的弟弟不断传来讯息,称前线医疗物资紧缺,希望哥哥能想办法帮忙筹集。 得到弟弟的求援信息,谢先生几经联络,在长春筹集了一批紧缺物资,但因当地快递停运武汉方向,只能先寄到上海再想办法。 谢先生一家在湖北黄冈匆匆吃完年夜饭,连夜驱车返回上海。那一夜风雨交加,将近七百公里的归途,谢先生一路不停歇,用了8个小时抵达上海。就在他抵达上海的当天凌晨,黄冈宣布封城。 到达上海后,从湖北回沪的人员按规定要居家隔离14天。谢先生忧心紧缺物资无法及时送达,只能向居委会求助。居委会听说后,立刻投入到这场爱心接力中。经过一上午紧急联系,并向快递公司说明情况,最后EMS同意承运这批医疗物资。6天后,抗疫前线终于用上了这批医疗用品。 异国姑娘把守道口小区 2月13日,真西新村第二居民区门口,20岁的金发姑娘陆海燕为进入小区的居民测温。社区“守卫”工作已是陆海燕自疫情发生以来的第二段志愿者经历。此前,普陀区红十字会发布招募花桥道口志愿者启事后,身为红十字会会员的陆海燕便报名并入选。 陆海燕今年20岁,就读于普陀区甘泉外国语中学。她的母亲来自阿尔巴尼亚,父亲是中国人。陆海燕9岁时,因父亲工作关系举家从阿尔巴尼亚迁回中国,此后便一直居住在大渡河路的真西新村。 最初得知女儿要参加志愿服务,陆海燕的妈妈有些担忧。“不过我还是说服了妈妈。”陆海燕说,“我觉得这是红十字会成员的职责,况且我们的防护措施都做得很好。” 看到异国姑娘,不少居民会好奇驻足并主动配合测温。陆海燕说,这越发让她感受到身为一名志愿者的价值。按照社区安排,2月13日是陆海燕志愿服务的最后一天。但这位“公益达人”却坚定地说:“只要有需要,我随时可以再上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