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合力开展抗击疫情的阻击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响应市妇联倡议,上海科技系统各级妇女组织深入发动,科技女性社会团体积极动员,广大科技女性立足本职工作,第一时间投入抗击疫情的科研攻关中,并积极参与科学传播、抗疫一线帮扶、群防群控等工作,在这场全民战“疫”中贡献科技巾帼力量。 以“战时状态”投身科研攻关。疫情就是命令,根据市科技党委、市科委的统一工作部署,一场上海的科研攻关联合阻击战拉开帷幕。上海科技女性迅速投身病毒基因分析、药物筛选、临床试验、诊断试剂研发、疫苗研发等多项研究工作中,并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研究员、妇委主任郝沛在疫情出现后,和其他科研人员合作,在线发表论文,全球最早为新冠病毒的进化来源和传染人的机制给出学术解释,并与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合作,建立起病毒基因组自动化鉴定云平台;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黄薇研究员第一时间在线成立“南方中心-安龙公司抗疫工作指导小组”,在前期合作共建“长三角精准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基础上,利用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快速推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成为全国第一批研制出新冠病毒检测的试剂盒;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毛红菊,
夜以继日地调研新型冠状病毒最新资料,针对目前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常规PCR扩增时间长等问题,设计研发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小型化、便携式核酸快速检测仪;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女科学家团队接续攻关,夜以继日对能够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和化合物进行筛选和研究,目前已发现多个活性化合物和候选药物,其中有的候选新药已与相关企业合作研发。 发“科学声音”守护理性认知。上海科技女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抗疫科普工作中,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帮助公众树立理性科学的抗疫认知。上海市女科学家联谊会会员主动践行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参与抗疫科普内容的创制。女科联名誉理事长、中科院院士王恩多老师录制上海广播电台公益报时,倡议市民用科学守护理性认知;女科学家们结合各自科研领域发表《从SARS的前车之鉴看新冠病毒的发展趋势》《过犹不及的免疫反应——细胞因子风暴如何加速病情》等科普文章,用通俗化的语言帮助公众正确认识新冠病毒;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科技报社主动扛起传播科学声音的重任,全体员工春节无休,线上线下融合传播,制作防治宣传册系列,与武汉科技报社携手共同承办“抗新冠病毒网络科普知识有奖竞答”“疫情不解除,科普不停歇”;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科技馆展教服务处在处长顾洁燕的带领下迅速与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对接,策划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有奖竞答活动,近300家场馆机构参与,35.7万次线上答题,参与者遍布全国34个省市(含港澳台),活动受到各界欢迎和参与,并得到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的肯定,升级为国家级活动。 “热心智援”助力抗疫一线。针对抗疫一线物资短缺的局面,科技女性通过信息化服务、爱心募捐、物资筹集等帮扶抗疫一线,同时积极参与到群防群控工作中,聚力抗疫。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交通工程中心的阚芃芃等一批女工程师参与到“云逆行?新冠肺炎物资公益平台”的建设运营中,春节短短3天,就招募近100名志愿者参与物资数据处理工作,远程开展公益性服务,撰写平台跟踪报道十余篇,助力抗疫物资精准对接;上海市女科学家联谊会向会员发起爱心募捐的倡议,短短2天就募集资金8万多元,热心的女科学家积极与湖北抗疫一线的女同胞取得联系,了解实际困难,筹集检测试剂盒、漱口水、眼部护理液等一批紧缺物资,支持上海援鄂医疗队和湖北黄石、湖北武汉等地医院,帮助抗“疫”一线;科技系统各单位的女同志纷纷参与到各单位、所在区域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市科技机关女同志,响应市级机关号召,主动下沉顶岗,在多座地铁站、楼宇开展抗疫志愿服务,为群防群控贡献巾帼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