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8月7日电(记者陆文军李荣罗争光)7日早晨,早起的上海市民看到洁净的马路和有序的车流时,也许没有想到,台风“梅花”已在凌晨如期而至,以最近仅280公里的距离与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擦身而过。尽管疾风骤雨侵袭申城,而且上海沿海部分地区一度出现与台风中心相当的狂风,但由于准备充分、保障周全,上海已安然度过台风灾害,没有出现大的意外和事故,城市运行平安如常。
一切为了群众平安,一切以人为本。在台风来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实地检查黄浦江苏州河等重点区域防汛防台风措施落实情况,要求各部门在防灾应急上“想深想透,想一万,想到万一”;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召开专题会议部署防台工作,并再次检查落实相关预案。在台风到来的时刻,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各区县各部门严阵以待,宁可“十防九空”、不惜兴师动众,全方位应对。
31万人大撤离,为了城市生命的安全
7日中午,随着“梅花”逐渐远离,上海中心城区因防御台风而撤离的人员开始陆续返回原居住地,下午橙色预警解除后,金山、奉贤等郊区也开始安排撤离人员返回。此次上海共安全撤离转移各类人员31.2万人,创下上海防汛史上单次台风转移人数之最。
位于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区,根据防汛预案登记在册需要转移的人员2.4万多人,涉及危棚简屋877户,其中在建工地230个。为此,金山区设置了32个安置点。记者在金山一安置点实地看到,安置民众在这里按照性别、年龄等安排住宿,每个前来人都可以先领到一瓶水,随后发放方便面。安置房间内均有电扇,少数房间还有空调,工作人员介绍说,空调房间主要考虑安排老人和特需民众居住。
在防范“梅花”的过程中,不仅沿海区县,几乎上海所有区县居住在危棚简屋里的居民,都被紧急疏散转移,并在遍布全市的应急避险处进行安置。
上海市防汛办新闻发言人章震宇说:"这是上海历史上因防范台风而进行的人员撤离规模最大的一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风不走人不撤,为了城市"血脉"的通畅6日深夜23点至7日凌晨2时,上海两大机场和城市交通系统正在密切合作,抢在台风到达上海之前让4000多名旅客安全回家。短短3个小时里,浦东机场有34个航班紧急备降虹桥机场,上海市交通港口局立即向空港巴士下达指令,要求安排10辆应急机动车,并紧急调派大量出租车赶赴机场,疏散航班延误旅客。为了把台风灾害对市民出行影响降到最小,上海对公共交通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地铁对全路网实施一级保驾,排水泵、排水渠、集水口等防汛设施全部落实到位。对常发性积水区段和车站出入口等关键部位派专人蹲点值守巡视,防止雨水倒灌,还首次做出了减速停运的预案。"风不走、人不撤,我们全力以赴确保上海交通运行安全,尽最大努力把灾害对居民出行影响降到最低。"上海市副市长沈骏表示。上海崇明县、浦东新区及海事、交港、渔政、边防等部门在前期通告、警告、疏散的基础上,引导近5000艘船只进港避风避险。上海市副市长姜平到港口检查渔船避风情况,要求照船逐一核对,不漏一条渔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