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平安世博
80后道口民警“终结”百余逃犯
来源:上海公安网 时间:2012年05月09日
  上海西北门户,204国道省界上海公安葛隆检查站。七八年前,这里还是上海通往江苏的陆上要道,如今,昔日人车川流的盛景已然不再。但看似闲适的道口,现在却担负着比以往更复杂的治安重任,在这里,2001年至今已累计抓获各类网上逃犯287名。

  就是在这么一个偏远的道口,80后民警朱任强,短短7年内,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学警,成长为100余名网上逃犯的“终结者”,嘉定公安的同事因此亲切地叫他“小强”。

  近日,记者来到葛隆道口,体验民警小强的24小时工作生活。

  擒获龙年首例跨省逃犯

  采访当天,上午9点45分,采访车刚到道口,就接到小强的电话:“不好意思,上午我们刚巧抓到一个网上逃犯,移送回来的路上又看到沪宜公路拥堵,没办法,要先疏导完交通才能回来。”

  半小时后,一辆警车停入检查站,车上下来位脸颊瘦瘦、戴着近视眼镜的年轻民警。眼前的小强形象,似乎和想象中的逃犯“终结者”大相径庭。但当他开口说起上午刚刚截获的网上逃犯,小强自信的气场顿时发散开来。

  “这个对象是宿迁人,年纪不大,今天上午8点半左右准备搭乘一辆长途大巴从我们这里过界。”小强回忆,当时长途车上的乘客很多,其中也包括了那名对象的家人,“我们将他们的身份证上网一比对,发现这个男子居然是一起袭警案的在逃人员”。

  几分钟后,该宿迁男子毫无防备地下车,跟着检查人员来到了道口值班室,一到室内,就在多名民警的威慑下束手就擒。

  “这是葛隆道口今年抓获的第一名网上逃犯。”小强说。

  眼光要罩得住百米外道路

  位于204国道的葛隆检查站有两进两出四根通道,外侧还有专供行人和两轮车通行的便道,从外围的减速带算起,整个道口的范围大概有50乘100米的面积。上午10点10分,小强在警服外套上荧光背心,站在出上海方向的两根车道边,对通行车辆进行抽检。

  一辆绿色大巴驶过道口,小强挥手示意驾驶员靠停。小强登车先对车内情况扫了一眼:乘客不多,也就十来位,大部分都是皮肤晒成深褐色的中老年人,有几个的身边还放着用来放行李的竹编箩筐……小强逐一收集了乘客的身份证。

  “你看,这辆车上的乘客打扮、肤色和行李都差不多,应该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小强说,所以他只要看看乘客的身份证是不是同一个地区的,应该就能排除疑点。他话音刚落,人却奔到了进上海方向的通道,一辆蓝色的长途车刚刚出现在江苏来向的视野里。

  这辆长途车上几乎满座,司机开门后笑着与小强打起了招呼,“江苏那边的道口已经查过了,没问题的,赶时间,让我们快点过吧!”说话的同时,司机还递过一叠身份证,意思是,他已经帮民警将乘客的身份证提前搜集好了。

  小强接过司机递过来的身份证,发现数量还不到20张,和车上乘客的人数明显不符。他笑着回复司机:“前面查过是前面的事情,进上海我这里一定要再查一查,希望你配合”。

  果然,小强逐一要求长途车上的乘客出示证件后,发现有四名乘客没有证件。“这些外出没有身份证的乘客里,往往就隐藏着在逃人员”,小强当即要求四名乘客下车接受进一步身份比对。

  短短半个小时的随访,记者发现小强总能在车辆、人员尚未进入道口时就提前做出反应。他说,别看自己是近视眼,但眼光一定要罩得住道口百米以外,才能守牢这道卡。

  1秒就能辨别证件真伪

  尽管采访当天就有斩获,但对抓逃能手而言,小强还是有点小遗憾:“那个人他有身份证,我们拿来一比就知道他的案底了,一点挑战性都没有”。要知道,在小强和同伴的追逃记录中,至少七成目标根本没有依靠上网排查的技术手段。有的对象甚至连案发当地的警方都没来得及上网追逃,就在葛隆道口落了网。

  回到值班室,小强从抽屉里捧出一大摞身份证:“喏,只要让我看看过往人员的随身证件,我就能知道谁有问题!”

  摊放在记者眼前的,有大约50张年代、地域、新旧程度都不一样的身份证。“你能看得出它们的真假吗?”小强让记者试着挑出其中仅有的三张正版二代身份证。记者用自己的身份证逐张对比,花了近五分钟时间,最终也只能挑出五张最有可能的真证件。轮到小强,他隔着桌子扫了一眼,就指出记者挑选的五张证件中,只有两张是真的。

  小强教了记者识别真假身份证的一种初级技巧。“你去看身份证背面的红色国徽,外圈的麦穗图案纹路是不是清晰可见,再看正中天安门城楼上廊柱之间的留白是不是清晰的圆弧状”,小强说,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肯定是假证。

  记者指着桌上的三张真身份证又问:“既然人家有真证件,那你们为什么还要扣留下来呢?”小强指了指桌上的一张真身份证告诉记者,这是他去年从一名江苏男子的身上发现的。他还记得,那名男子虽然有自己的身份证,但这张身份证的主人是个女子,而且是西部内陆地区的少数民族女子。“你想,一个江苏男子,怎么可能会把一个偏远地区陌生女子的身份证带在身边呢?所以这个人多半有问题”。

  在葛隆道口,每天有超过700张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需要查验,为了不耽误别人的行程,识别一张证件的时间,通常只有1秒,小强说这才是道口民警的真功夫。

  与在逃16年杀人犯斗智

  在道口查控岗位的七年中,小强觉得最有挑战性的,还得算是和各式在逃人员的斗智斗勇。其中,他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查获在逃16年杀人犯的案例。

  去年1月12日上午9点,在一辆出上海的长途车上,有个自称“章少杰”的男子没带身份证。“他当时只有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小强还记得,复印件上的照片和男子很像,但住址却在福建。可一个照面几句交谈中,“章少杰”却丝毫没有福建口音,疑点就此产生。

  果然,此人随身还带着另一张身份证复印件,以及一张姓名为“周余”的二代身份证。而且,两张身份证复印件上的照片都是同一人。显然,这些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假冒证件。小强要求该男子作出解释,但对方一口咬定自己就是“章少杰”,再问就是闭口沉默。

  怎么才能戳破对方的谎言,让他自己说出真实身份?小强想到一个怪点子:他把人口户籍系统中复印件号码对应的本人照片截取了下来,再混入其他非相关人员的照片中,让眼前的“章少杰”来识别。结果,“章少杰”看了半天,也没认出章少杰。

  “你怎么连自己的照片都认不出来了?”小强一句话就戳穿了男子的谎言。同时,他还设法联系到了男子的女朋友,由她劝说男子说出实情。

  3个小时的对峙后,男子终于开口承认。他的真实身份是江西人徐增虎,1995年杀害了当时的女友后化名潜逃,时隔已整整16年。

 
上海市公安局、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