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平安世博
浦东警方试点驾驶员"神经行为能力测试"系统,更好地预防事故发生
来源:上海公安网 时间:2012年05月09日

  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非常古怪,驾驶员往往将责任归为“不小心”,然而在对一些事故车辆的驾驶员进一步测试发现,一些驾驶员本身存在驾驶车辆的“能力缺陷”。记者昨日从浦东公安处了解到,目前上海正试水驾驶员的“本能检测”将针对“不小心”进行检测,客运车驾驶员如被检测出“能力缺陷”,不适宜驾车的或被转岗。

  浦东将成首个试点区

  作为上海首个试点区,浦东交警支队事故审理科科长金立人深有感触。“不少驾驶员老觉得出了事是因为不小心,或‘不知道怎么搞的’,但很少有人会将这些和自己的‘能力’联系起来。”

  其实,事故背后很可能就是驾驶员的“能力缺陷”在作祟。据负责本次测试的浦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主任医师徐黎明教授透露,中外相关专家之前均做过统计,在车辆的事故成因里,人、车、路、环境中,人为因素占到了70%,而5%的驾驶员要对47%的事故负责,驾驶员中具有事故倾性的占到6%-8%。所谓的“事故倾性”正是“本能”的代名词。

  交警告诉记者,浦东在2011年年底曾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当时一位女驾驶员连续撞击4辆非机动车,事故发生后,该女驾驶员称发生事故前曾“什么也看不见,失去知觉”。根据事故民警的勘察经验,这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令人无法理解,既不存在闯红灯,也没有超速现象。

  徐教授告诉记者,这名女驾驶员可能患有“突发性睡眠症”,不适宜开车。

  本能检测包括九个项目

  据徐黎明教授介绍,针对驾驶员“本能检测”的系统内共有9个项目,包括视觉保留、注意力调转、听数字广度、空间知觉、注意力分配、视简单反映时习惯用手、选择反应时、运动知觉、球筐试验。

  其检测主要是通过做电脑答题来操作,屏幕上的题目内容不停地变换着,时而是三维立体对比、时而是听写数字、时而又变成了选择匹配的图形。“你别看这些题目简单,可每一题都能戳中要害,暴露出一个人能力上的缺陷。”徐黎明教授强调,这正是使用这套系统的主要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上文的案例,浦东交警请徐黎明对该女驾驶员进行了“本能检测”,。此外,结果显示,该驾驶员9项检测中的选择反应时、运动知觉等4项不合格。而该驾驶员属于“不适宜开车”的人群。

  公交车驾驶员将先行测试

  金立人告诉记者,浦东交警开展“本能检测”的初衷是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率。浦东交警已和车辆单位取得联系,针对性地加强公交车、校车、危险品运输车等车辆驾驶员的管理,希望能从源头上降低事故率。对于一些存在严重“能力缺陷”的驾驶员,或将劝其转岗。

  目前,浦东交警部门正在上南巴士集团中采集信息,2000多名公交车驾驶员都将一一接受“本能检测”。与此同时,交警部门的几个事故受理点也在不同程度地对一些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事故的肇事驾驶员进行检查。

  此外,除了事后检测外,徐黎明教授更希望这一检测方式能前移至驾照考证阶段。徐教授表示,只有将其作为行业准入机制,才可能在源头减少潜在肇事者数量。

  当然,如果测试结果不理想,并不意味着终生失去了当司机的机会。徐教授告诉记者,在国外,部分人员可以接受能力矫正课程,以此来“纠偏”,从而再次检测其是否适合开车。

  据悉,这一检测系统目前尚在试水过程中,一旦完成样本采集,将有望为制定驾驶员职业准入标准提供参考依据,甚至不排除作为市民考驾照时的必过项目。

 
上海市公安局、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