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正文
《拾回的记忆》——杨元昌1980年代摄影作品展
2012年07月03日 13:33

  《拾回记忆》——杨元昌1980年代摄影作品展于2012年4月29日至5月8日在上海尔冬强艺术中心隆重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了50幅作品主要内容有:代表作品、人物摄影、观念摄影、人文摄影。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元民,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曹建国等出席本次开幕式。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元民为影展开幕致辞。

image

 

image

 

    杨元昌目前担任《上海摄影》杂志艺术总监、副主编,长期从事摄影编辑工作,他在摄影编辑园地里辛勤耕耘,他对摄影艺术的热爱可谓是一腔热血仍然激情澎湃,摄影对他来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爱摄影的情结一直挥之不去。此次影展的目的是总结杨元昌多年摄影创作的经验来回报社会,使这些作品对我们的摄影事业有所贡献,以及对年轻人摄影创作有所启迪。

  本次展览和画册的作品原作、底片在杨元昌原单位的一次火灾中不幸被焚为乌有,实为憾事。这次展览和画册的作品大多是从散落在各类杂志、废照片堆里拾回来扫描而得,这才构成了画展和画册的内容。虽然很多作品找不到了,但代表作基本找回来了,很不容易,所以本次影展称为‘拾回的记忆’。

  很多人说杨元昌是大器完成,因为他直到30岁而立之年,才开始走上摄影道路。1979年早春二月的一日,天冻地寒,寒风凌厉。那天他去看望著名摄影家陈怀德老师,傍晚回家时漫天大雪随风起舞,杨元昌在上海街头抓拍了一老一少在劳作的修路工,作品取名《师徒》一炮打响。《师徒》先后多次被国内外各大摄影展入选,又被媒体广泛刊登。不可否认,1979年的中国艺术界还是早春二月,依旧冰天雪地。杨元昌是在那样的环境和背景中拍出《师徒》的。我们可以从《师徒》影像中,解读他炙热的情感,因为做到这一点,一个人的观看才会如此细腻。

  1980年代,杨元昌选择了上海文艺界男性艺术家的人像作为创作题材,而且全部是黑白作品,似乎很不时髦。不过不少读者看了这些作品时,会被深深地吸引了,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来男人也有上佳的镜头,好帅的一面。杨元昌的1980年代上海文艺界男性艺术家的人像作品,被摄对象如今是被上海文艺界公认的艺术大家,而他的观念摄影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印证。譬如舞蹈家胡嘉禄,在作品中并没有手舞足蹈,而是静静地打坐冥思;导演张戈紧锁双眉与一尊张开大口的石狮相对无言;作曲家、钢琴家赵晓生手掌钢琴在神情凝思;抽象画家许德民的特具抽象的低调画面;雕塑家章永浩青色的褐色的记忆在他的魔掌中复活;演员牛奔似笑非笑斜睨着金鸡奖塑像等,这些作品的构图在自然无饰中包含着独具匠心,人物的性格乃至向往的神情也跃然而出。

  杨元昌的抓拍作品中我们看到的还有《沉重的回忆》、《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母亲》、《老人》、《矿工》、《教堂婚礼》、《常熟兴福寺》等。他的霸气与惆怅,与被摄者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他他有足够的悟心和良心,更有足够的耐心。《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拉的是长焦,画面略显粗糙,人物神态却耐人寻味。“如果近距离拍摄,当然能拍得很清楚,但他们发现了我的镜头,还会有这种眼神吗?”

image

天安门广场

image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在摄影展里,我们看到杨元昌工业题材摄影作品仅有一二幅。但是,我们从中依然可以看出他凝重的工人情结;不难发现他时刻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时代的社会责任感;不难理解他始终不渝地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心路。

  

image

华东医院308房间

  《华东医院308房间》是一幅看似平静的画面,留给我们强烈的“生命悲情”。那是杨元昌去探望病中的著名摄影家金石声时拍摄的。观看这幅作品,让我联想到莎士比亚说的,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我想杨元昌的这种拍摄手法是有观念摄影或者当代摄影的意味。这幅作品杨元昌无疑是在做生与死的本质上的调研。在杨元昌镜头里有中年人、老人和孩子。我感觉到我们有孩子的时候,也有老人的时候,值得令人回味的。

  艺术高于现实,艺术比现实更迷人。1980年代末,杨元昌以一组名为《人生·自我·忏悔》的观念摄影作品达到他摄影艺术创作的高潮。《人生·自我·忏悔》是一组女性系列观念摄影作品。是通过对模特的造型空间调度,道具意象的分布,画面氛围的情绪调度,导演出来的一组人物造型,设计了位置,再按下快门。所以他的这幅作品里有着丰富和强烈的细节,人物突出的景和物细节,让我们感到这是活生生的作品。因为杨元昌拍摄下来的不是纯粹的人物作品,显然他有意识地混淆人物和周围的关系,让我们的眼睛去寻找自己心灵需求的镜像,而不是强加于我们的视觉目标。《人生·自我·忏悔》表现的不是人在现实中的身份和背景,而是人物在生命中的状态,是一种超现实的生命表现。杨元昌让每一个动作成为一种意象,成为一种象征。让生命在他们的肢体语言里表现出特有的节奏和旋律,凝固而有声响。让灵与肉、生与死、动与静都在这一刻怀疑和反思,都在这个焦点上获得忏悔和升华。

  

  

image

沉重的回忆

 

  《沉重的回忆》是杨元昌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画面上两个人,但是只有一个人的脸,上面的一个人只有摊开的两只手,这两只手的手势非常耐人寻味,是无奈还是无辜,是拒绝还是阻拦,是谴责还是愤怒?我们不知道这手势的真实含义,给了我们无穷想象。孩子的脸庄严而没有表情,用缄默和我们交流,无声胜有声。我们可以从这幅作品中感受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感受命运:坎坷、颠簸和曲直;感受情绪:和谐与压抑,平静与悲愁。《沉重的回忆》给我们的图式感觉就是经典的永恒的。

  杨元昌的作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他的作品突出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抓住了最能够展示普通人生活常态的典型场景;二是展示了生活常态的观念变化;三是展示了人物个性的精神。可以这么认为,“拾回的记忆——杨元昌1980年代摄影作品”是他心灵航程中截取出来的一段永恒的瞬间。那是他人生激荡的心志而发泄幽情的影像。坦率地说,当年他手中的相机一次次按下快门,不仅创造了自己的价值,而且还同时创造了别人的价值,他的作品证明了杨元昌是上海当代摄影与观念摄影的最早开拓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一天,杨元昌又会出人意料地举办一个他最新作品展,那又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探索和辉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