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正文
邓玉华:歌唱在矿区的“金丝鸟”
2012年11月27日 14:35

image  

1964年,邓玉华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演唱《情深谊长》剧照

 

  11月6日,中国煤矿文联副主席庞崇娅一行来到著名歌唱家邓玉华家中,祝贺她70岁生日暨献身煤矿艺术事业54周年。做事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邓玉华,如“映山红”一般红遍大江南北,似“金丝鸟”一样飞翔矿区云端,她的歌声陶冶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她认为自己的成功有两个条件:一是坚定不移的唱歌方向,一是坚韧不拔的性格本色。

  《情深谊长》:一鸣惊人

  “邓老师:您好!昨天晚上我台播出晚会实况,您演唱时场下观众和着您一起唱,那么投入,太让人感到震撼!特别是您献花那一幕更是令人难忘。大家说,我们的晚会因为有您而精彩。您是人民可爱的歌唱家!再次感谢您,祝您健康长寿!愿您的歌声永远唱响在人民心中!”

  2012年初秋的一个夜晚,刚刚回到北京的邓玉华接到了这条来自山西阳泉电视台台长赵雁的手机短信。第二天上午,当笔者来到北京城北的一个住宅区采访邓玉华时,她首先把这条短信打开给笔者看,眼里不禁闪出晶亮的泪花。

  回味着为矿工演唱的动人场景,邓玉华谈到自己54年的艺术人生:“我一生酷爱唱歌,以唱歌为最大幸福,把唱歌作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那万众欢腾、激动人心的演出场景,一幕幕闪现到眼前……

  1964年10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上演,经典的艺术表现,恢宏的舞台场景,强大的演出阵容,立刻轰动了全国。其中扮演彝族姑娘的邓玉华,以一曲《情深谊长》的出色演唱,一鸣惊人,红遍中华。

  成功演唱了《情深谊长》之后,邓玉华声名远播。1965年初春的一天,著名作曲家傅庚辰来中国煤矿文工团找到邓玉华。

  当时傅庚辰正在为电影《地道战》作曲,其中一首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写出后,就想请一位声音甜美、情感真挚的歌唱家演唱。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担任过导演的黄宝善,立刻向他推荐了邓玉华。后来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傅庚辰说:“《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一经邓玉华的演唱便不胫而走,传遍全国甚至海外。”这首歌遂成时代经典,邓玉华至今已演唱上万遍。

image

1998年获中国金唱片奖

 

  1973年,傅庚辰再次请到邓玉华,演唱他刚创作的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映山红》。邓玉华在练这首歌时,下了很大功夫。为了搞懂映山红到底什么样,她专门去植物园参观鲜花、去美术馆揣摩画展。观看过程中她慢慢体会到,映山红也叫杜鹃花,春天开满山野时,人的情绪就会兴奋,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再唱《映山红》时,她心底的感觉就涌上来。

  “《映山红》在影片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清唱开始,从第三乐句才进入乐队伴奏;第二次是在强烈、激昂的乐队与合唱衬托下出现。两次演唱的气质、性格迥异,力度相差很大,邓玉华都很出色、成功地进行了演唱。影片上映后,插曲又是不胫而走,传遍四面八方。”傅庚辰说起来记忆犹新。

  邓玉华演唱的歌,民族韵味很浓,因为她对各种民歌、戏曲、曲艺等演唱方法进行了广泛学习和借鉴。为了适应不同唱法的发声,她练习“张嘴”、纠正口型,一练就是一百下,每次要做好几组,以致练得关节发炎、脸部肿胀。

  她追求艺术创新,在声乐艺术科学化、民族化的道路上辛勤探索、不断实践。中国东方歌舞团组织艺术家到国外演出,邓玉华被选入担纲独唱,先后到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艺术交流。每到一国,她都注意吸收和运用外国的一些发声方法,抓紧时间学习当地民歌,从发音到风格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受到各国人民的称赞。

  艰苦学习和勤奋实践,使邓玉华的演唱逐步达到了声、情、形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她独有的委婉、甜美、清亮、醇浓的演唱特色,给世人留下了一批优美动听、家喻户晓的歌曲。

  50余年,足迹遍布大小矿山

  1990年,宁夏石炭井煤矿。一场慰问演出正在煤矿医院的一间病房里举行,观众是一位正在做股骨牵引的工伤矿工。邓玉华来到这位渴盼煤矿文工团演出的矿工面前,亲切地问他想听什么歌。“《地道战》里那首插曲……”邓玉华饱含深情地开口唱出:“太阳出来照四方……”矿工顿时激动得泪洒衣襟,泣不成声。

  从上世纪60年代起,邓玉华就开始了下煤矿慰问演出的奔波。工人们在艰苦条件下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朴实醇厚的品质以及他们为祖国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深刻影响、教育着邓玉华,激励她满腔热情地为石油工人、铁路工人、煤矿工人演唱。50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大小矿山。

  70年代,她随煤矿文工团连年下煤矿,到全国800万矿工中间进行慰问演出,风雨无阻。煤矿文工团分成若干个分队,每年下矿演出300场,而她几乎每个分队都参加,一年要下去8个月。1983年她下基层竟达10个月,最多一天演7场,每场要唱7到10首歌,甚至13首歌。有时累得晕倒在舞台上,矿区医院赶紧为她输液。待体力稍有恢复,她拔掉针管,继续登台演唱。

  多少次邓玉华穿上矿工服,头戴矿灯,在井口、巷道、掌子面为一线工人演唱;多少次到医院病房,为住院的伤病矿工演出;多少次她到食堂、进厨房对工人师傅们进行慰问。露天演出,风沙弥漫时,为了让工人们舒适地观看,她宁肯逆风演唱;夏天在室外演出,蚊虫叮在脸上、飞进嘴里,她眉头都不皱一下,照样全神贯注地演唱。

  生命不息,歌声不止

  2010年春节期间,在老艺术家独唱音乐会上,脸庞清瘦、体重减少30多斤的邓玉华走上民族文化宫舞台,微笑着与老艺术家同台演出。一曲《情深谊长》唱罢,邓玉华的眼泪“扑簌簌”掉下来。

  谁能想到,这是邓玉华在2009年4月不慎摔倒,颈椎骨骨折做了大手术,至今用金属支架固定着的她,在坚持强化锻炼9个多月后,就重新走上了这个舞台。

  邓玉华颈椎伤愈的第二年,下基层演出60多场;2011年下基层演出80场;2012年初至8月底已演出60场,全年将达80场……

  就在2000年退休的前一年,邓玉华创办了北京育华艺术学校,她亲任校长并教授音乐课,每年培养中等艺校生300人;2010年组建北京首乐歌舞团,她任法人;2012年与北京科技职业学院联办北京民族音乐舞蹈学院,她任院长。“精气神不能没有了,如同打仗一样,只守不出击,就要败了!”笔者采访时发现,邓玉华表情坚毅,如同勇敢的斗士,每说到动情处,眉毛上扬,手握成拳,用力一砸。

  这倔强的性格伴随着她54年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她今天的成就,也让她饱尝了往日的艰辛。

  在上世纪“抓革命、促生产”的时代,已有一个儿子的邓玉华怀上了女儿。但是,她坚持照常与煤矿文工团一起下基层演出,每次上台前,就请负责服装的同事帮她把肚子勒紧,然后外面套上平时穿的演出服,一唱就是七八首歌,一直唱到她怀胎七个多月时。煤炭部领导知道了此事,赶紧制止。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她的女儿因为在娘胎里受了伤,生下不久就夭折了。只有在台上放声高歌时,邓玉华才能暂时忘记痛苦。那时她觉也睡不着,饭也不想吃,别人打电话问候,她也不接。后来电视也不看了,因为一看到谁唱歌,她的眼泪就“刷”地流下来。她开始失眠。一晚上吃8片安眠药也睡不着。一天夜里,她起身吃下100多片安眠药,昏死过去,幸亏家人及时发现,把她救了过来。

  “我是为音乐而活的,这是我倔强性格的支撑。”经历生死考验的人,才会有大彻大悟,事后邓玉华反思,“磨难让我成熟了,再不会干这种傻事了。”

  靠着坚强的信念和家人的支持,邓玉华战胜了一次次磨难、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又一次次站到舞台上引吭高歌。

  如今,虽年近古稀,邓玉华艺术青春不衰。她的决心很坚定:“我将生命不息,歌声不止,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姚喜岱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