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正文
“话剧皇帝”焦晃: 真想在舞台上再演几个戏
2013年04月12日 10:11

image  

4月9日,焦晃获得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殊贡献奖。图为焦晃在颁奖现场。 施欣韵 摄

 

  “不能演戏,就没有快乐可言。我真想再登上舞台演出几个戏……”77岁的著名艺术家焦晃4月8日在上海说。

  从艺60年,是话剧舞台上的“莎剧王子”,也是电视荧屏上为亿万观众熟悉的“皇帝专业户”,新近又获得了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特殊贡献奖。在别人眼里“功成名就”的焦晃,骨子里就是个戏剧“苦行僧”。他的获奖感言是:“演员是一个不得安生的职业,演戏没有止境。”

 

  谈话剧:“别总是结婚离婚那点事”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焦晃,常常因为身上有股“人艺范儿”而被误认为是北京人。他笑着澄清:“我是上海人,受益于上海的戏剧环境。”

  从上戏毕业后,焦晃早年主演的莎士比亚剧作轰动一时,为他赢得了“莎剧王子”的美誉。而他在莫里哀的剧作《吝啬鬼》,美国当代剧作《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个黑人中士之死》,英国品特的剧作《背叛》中的出色表现,也令几代中国话剧观众赞叹。

  焦晃说,比起电影、电视,他更爱话剧舞台,而比起当下的话剧,莎士比亚戏剧这样的经典更令他钟情。他至今还记得上世纪60年代在上海演出《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过瘾,台下观众忘记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饥饿,自己也演得疯魔起来,到后台会像足球运动员一样跳起来在空中兴奋挥拳。

  “现在的小剧场话剧可以有,但不能老是结婚离婚那点事……这就好比整天做简单饭菜,总该做点讲究的。我觉得话剧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舞台应该传递更多信息量。”他说。

 

  谈影视:爱较真的“皇帝专业户”

  因出演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康熙帝、《乾隆王朝》中的乾隆帝和《汉武大帝》中的汉景帝,焦晃一度成了全国观众熟知的“皇帝专业户”。

  为何焦晃塑造的“皇帝”如此形神兼备,而又绝不雷同?焦晃自述“绝技”——那就是形象化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皇帝的外表差不多,演来很容易相似,其实深入他们内心就绝不相同。”焦晃说,3个皇帝中,康熙像是“乾清宫里的正大光明匾”,用两只脚牢牢压住这个朝代;乾隆一生写了4万多首诗,这个帝王一辈子用两只手托着精美的皇家园林;而汉景帝的人生曲折,犹如通向一座巍峨宫殿的残破台阶。这样极富文学性的比喻,顿时令人领悟“皇帝专业户”实至名归。

  演红了皇帝之后,影视界的邀约很多,焦晃却以“接戏挑剔”著称,近年来远离荧屏银幕。有人透露,焦晃在艺术上爱较真,经常自己动笔改剧本,因为与导演或者剧中大牌明星理念不合,曾放弃饰演电影《鲁迅》中的鲁迅、《孔子》中的老子等角色。

 

  戏剧是宗教:“一分钟也没想过挣钱”

  演了60年戏的焦晃,在妻子陈晓黎眼里就是个“戏剧苦行僧”,戏剧就是他的宗教。

  “演戏这么多年,我一分钟也没想过挣钱。登上舞台的快乐大于一切。”焦晃坦言。

  两年前,焦晃为过戏瘾,重排了《钦差大臣》。去年,他又召集了顾永菲等众多上海话剧界“老戏骨”重排该剧,成为上海文化的一大事件。

  年近八十的焦晃,对舞台的激情依旧炽热。他感叹说,有生之年希望能再演上一两个戏,虽然年纪大了恐怕很难。但是若不演戏,快乐也就没有了。

  在这位表演艺术家看来,演员就是一个让人始终跟自己过不去,一辈子都得不到安宁的职业,因为表演永无止境。作为令人高山仰止的前辈,他寄语年轻话剧演员们:“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安心守在舞台。”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孙丽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