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小长假,大家有没有去中华艺术宫欣赏“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呢?无法亲临展览现场也没关系,在我们的线上展厅(点击进入)里,你也可以浏览欣赏到更多艺术家的相关作品。
对于很多参观者来说,在“召唤”主题展现场与“张爸”合影是必修的功课。这幅全名为《定海神针——华山医院张文宏医生》的色粉画作品,出自画家吴正恭之手。这幅作品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画家对张文宏医生又有怎样的印象?不妨就让创作者吴正恭本人亲自给出第一手解答——
《定海神针——华山医院张文宏医生》
的创作过程
——兼谈我的创作方法
以及我对于张文宏医生的印象

我是这样创作《张文宏医生》肖像的
2月17日下午,我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的党委书记,在微信中给我转发了一份由上海市教委发布的《征集令|用你擅长的、热爱的方式参与其中,做这场战“疫”的表达者!》,我作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的一员,为了响应上海市教委的号召,于是就决定画一张标题为《定海神针——华山医院张文宏医生》的肖像。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色粉笔”(一种类似于“粉笔”那样的材料,事实上,这一源自拉丁文,后由意大利文和法文派生出来的英文pastel,更确切的译名应该是“色粉笔”或“色粉画”,而不应该是那个常与“水粉画”gouache相混淆的“粉画”)的材料,而不是“油画”,乃是因为“色粉画”画起来,要比“油画”快得多,尽管“色粉画”的效果和表现力,通常远远不如“油画”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作为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因为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中,一下子成为了“媒体的焦点”,并因此而成为了“网红人物”。尽管网上有很多张文宏医生的照片,然而要在众多的照片中,找到一张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且在“动态”、“角度”、“神态”以及“清晰度”等各方面都理想的照片,其实并不容易。
正因为我的绘画风格是“古典”与“写实”的,所以画面的效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原始素材”(张文宏医生的照片)本身的质量。根据我自己画肖像的经验,一张肖像画要能够吸引人,对于对象的“动态”、“角度”、“神态”等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张“完美”与“清晰”的照片,将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效果。总之,“原始素材”的“动态”、“角度”、“神态”以及“清晰度”等越好,不仅画起来方便,而且速度也快,效果也一定更好。
但遗憾的是,完全不同于我自己所拍摄的照片,在网上很难找到一张在各方面十分理想的照片,再加上我在网上所能找到的照片,都是经过不同程度上的“压缩”的,“像素”和“清晰度”都不高,因而对于对象做“嫁接”和“移植”手术,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我就从当天黄昏开始,在Photoshop中根据张文宏医生,在1月29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张十分典型的照片,将另外一张他穿西装的照片中的“脸”,“移植”到了他穿“白大褂”的“身体”上。

我在尝试了几种不同的“形象”、“角度”、“姿态”与“神态”的“嫁接”后,把几张不同组合的“电脑合成效果图”与张文宏医生的“原始照片”一起,转发给了7个朋友和同事,并征求了他们对于“形象”和“神态”等方面的意见。

一般来说,我在做“电脑合成效果图”时,只要时间允许,通常会同时“做好几张效果图”,并尝试“各种不同组合的可能性”,因我本人的经验告诉我,完全不同于根据“实物”和“对象”所画的写生或根据“照片”所画的画面,凡是需要“创作”的,不管原先的“经验”有多么的丰富,一开始“凭空想象”的,难免会与最后的“实际效果”,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而前期在“构思”上的“多种尝试”,往往能使自己在后期的实际绘制过程中“少走弯路”。正因为“欲速则不达”,所以前期的“少慢差费”,其实是为了后期的“多快好省”。
除了前期的“多种尝试”外,我通常还会把“电脑合成效果图”和“原始素材”,有的放矢地发给部分朋友(一般10个人左右),其中大部分为“外行”,因我认为“外行”的“直觉”和“意见”,尽管有“不专业”的成分(多半是体现在不能正确使用“专业术语”上),但往往反而更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他们至少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然后我再根据“反馈”的意见,权衡并决定采用哪一张。正因为我通常所需征求的意见,基本上都是与“专业”和“技法”无关,而与“形象”和“内容”有关的问题,如哪一个“样子”更生动,哪一种“发型”更合适,哪一个“动态”更自然,哪一种“背景”更合理,所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外行意见”,反而更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趣味。
2月19日晚上,我去交大闵行校区的媒体与传播学院的办公室“上夜班”,10点40分正式“开工”。3个半小时后,张文宏医生的脸部,基本上完成了。

由于出现在网上的照片的“清晰度”,甚至差到就连服装上的很多细节都看不清楚的程度,所以我就在2月20日晚上,给退休之前一直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工作的朋友打了个电话,他告诉我,照片领子上的那快“黄红颜色”,是一个“中国红十字会”的标志。
2月21日晚上,我又去办公室“上夜班”,画了衬衫、领带和白大褂。除了华山医院的标志和张文宏医生的英文名字外,我还特意仔细地刻画了出现在白大褂上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徽,以及中国红十字会的标志,因为那个党徽和标志,在这一画面中,具有十分特殊的象征意义。

4个小时后,画面基本上完成了。
2月26日晚上,我又去办公室“上夜班”,花了半个小时,在调整了一下衣服上的层次后签名,《定海神针——华山医院张文宏医生》的肖像,就这样正式完成了。
“色粉画张文宏”与张文宏医生见面了
由于上海市教委所要求的“投稿方式”,是需要我自己在“微博”上发布的,所以从来不曾用过“微博”等“社交媒体”和“新媒体”的我,不得不在“新浪微博”上,注册了一个账号。3月1日晚上,我在一个同事的帮助下,终于在10点45分,把画面发送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我以前的同事钱荣昌率先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和几个微信群中,转发了我的画面。另外我在上海戏剧学院时的一个老师,我的几个同事、朋友和中学同学,也先后在各自的朋友圈中,转发了这一画面。

当天下午3点36分,上海交通大学的工会副主席罗莹,发来了她在浙江财经大学的机关党委书记同学,转发给她的截屏,原来张文宏医生的哥哥张文宇,也已经看到了我所画的他弟弟的肖像。

现在我在“新浪微博”上的这一画面的“阅读”量,早已超过了“1.2万”。

4月8日上午10点,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解放日报社主办的“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正式开幕,我的《定海神针——华山医院张文宏医生》的肖像入选了这一展览,因此得以和观众正式见面了。

4月10日中午11点50分,我画面中的“色粉画张文宏”,与华山医院的张文宏医生本人,也在中华艺术宫正式“见面”了。
由于张文宏医生的到场,所以当天下午《新民晚报》在头版上,就以将近一半的版面,刊登了《看“召唤”遇“自己”》的报道。当天晚上,上海电视台在“新闻综合”节目中,也对此作了报道。

4月11日《解放日报》在作了报道后,12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又在头版上,刊登了相关的报道。4月18日晚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上海新声代”节目中,播出了《当张文宏遇到另一个“张文宏”:这帅哥是谁啦?》的电话采访。

我所画的张文宏医生的肖像,之所以能够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除了被画的对象是“网红医生”外,乃是因为我把张文宏医生画得十分“肖似”——套用“外行”的说法,也就是“像照片”了。
在一般“外行”的心目中,说一张画画得“像照片”一样,无疑是对于一张“写实风格”的画的最高评价。但事实上,我所画的张文宏医生的肖像,包括我所有的其他画面,如看“原作”的话,其实是完全“不像照片”的,因为我的画,如果观众真正熟悉“西洋美术史”,并看到过西方十九世纪以前的“传统绘画”的话,是完全应该能够看出,我的“画风”完全是从“欧洲传统”中出来的,而我的“色粉画”,在风格上纯粹是受十八世纪法国色粉画大师让-巴蒂斯特·佩罗诺和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的影响。
正因为我是一个“古典主义者”,所以出现在我画面中的每一样东西,其实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被我“改造”、“美化”和“理想化”了,而把对象画得“雍容华贵”,“高贵典雅”,不仅是我与生俱来的本领,而且也是我的拿手好戏。
我对于张文宏医生的印象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之所以选择画张文宏医生,乃是因为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上海医生”和“阿拉上海人”的风格特点——“实在”、“实惠”、“懂经”、“拎得清”。

其实我早在5年前,也就是在张文宏医生1月29日晚上,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网红人物”之前,我就已通过一篇《张文宏:西医也要讲因人而异》的文章知道了他。我当时就认为,张文宏医生是一个在“思维方式”上,要比一般的医生和专家,高出一个层次的人。

2月29日,我在看了我原先所在的媒体与设计学院的同事,转发给我的一个张文宏医生接受《中国日报》采访的视频后,就写了下面那样一句话:
张文宏医生,“脚翘皇天宝”(沪语“翘二郎腿”),“噱头势”好的,“花露水”浓的,“腔势”足的。

毫无疑问,张文宏医生确实是有着某种极其特殊的charisma(“超凡魅力”、“人格魅力”和“感召力”),现在一般的(年轻)人,在说到张文宏医生时,都(只会)说他“牛”,但我认为那个“牛”字,似乎并没有阿拉上海闲话中的“神兜兜”,来得更为传神了。

4月10日中午,在我当面碰到了张文宏医生后,他给予我的印象,除了他所特有的那种充满了“诙谐幽默”的“睿智”外,就是在他身上,还有着某种十分“平易近人”的“亲和力”。
其实我在碰到张文宏医生时,是直接用上海话和他打招呼的,他当时也是用上海话和我说了那样一句话:“侬(你)画得比我本人的样子好。”他甚至还认为我把他的白大褂“画得笔挺”了。
我们现在通过视频,知道张文宏医生当时还说了这样一句俏皮话:“我一开始认不出来,这帅哥是谁啦?很显然,他看上去比我更加智慧,比我更加坚毅。”

正因为我画过张文宏医生,所以我认为张文宏医生是说得有点客气了。事实上,他本人的样子,要比出现在网上的大部分照片,显得更有精神。另外从照片上来看,我原先一直以为,张文宏医生的个子可能并不高,但当他一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要比我原先所想象得高。另外他的眼圈,也许是因为当时戴了口罩以及光线的缘故,其实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黑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在我和相当一部分上海人的心目中,最“笃悠悠”,最“神兜兜”的,还是华山医院的张文宏医生,“思维水平”最高,“反应速度”最快的,也是张文宏医生。
而目前的事实已充分证明了,张文宏医生确实是十分高明的。
吴正恭简介

1961年6月生于上海。1978年中学未毕业,即“跳级”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82年毕业。1985年赴美,1990年毕业于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美术学院——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后移居纽约。2003年起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现为设计学院),曾任基础教研室和美术专业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