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与米老鼠唐老鸭齐名的世界级动画明星,《大闹天宫》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也是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作。这部在中国美术电影乃至中国电影、世界电影史上彪炳史册的经典巨制,未来将在南京秦淮河畔建起它的专属展览馆。
12月14日下午,《赤诚童心万古长青——纪念万籁鸣、万古蟾诞辰120周年活动》在上海文艺活动中心3楼多功能厅举行。来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家协会的艺术家、会员等聚集一堂,表达了对万氏兄弟的崇高敬意。在纪念活动上,南京秦淮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宣布了南京历保集团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合作开发“万籁鸣故居暨《大闹天宫》展览馆”这个好消息。
常光希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原厂长、导演
当年我在美影厂参加的第一个摄制组就是《大闹天宫》下集。作为一个刚接受动画启蒙的小学生见到了自己的偶像万籁鸣导演,这个激动的情景使我终生难忘!
今天我荣幸地以一个动画晚辈的身份与大家一起回顾万籁鸣、万古蟾为动画艺术执着奋斗的一生。
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发展重要的开拓者与奠基者,其中万籁鸣和万古蟾两位老先生更可以说是动画片和剪纸片两个领域的代表人物。
万籁鸣、万古蟾出生在“六朝古都”南京,是一对孪生兄弟,小时候经常和弟弟们以及邻居家的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亲近自然,万古蟾为了看金鱼,还跌进了水缸里。家长们觉得孩子太过闹腾,也为了孩子的安全,弄来了画片、中国画册、铅笔、毛笔,希望孩子们能安静地坐着描摹。绘画果真吸引了万氏兄弟的注意。后来故乡的父老乡亲还打趣万籁鸣说:“你小时候好动,一刻不得安静,喜欢看动的东西,又喜欢画画,所以搞出了‘动画’。”
万籁鸣、万古蟾讨论《大闹天宫》
兄弟二人还经常去南京夫子庙。那里有许多民间艺人,有杂耍、跑马、拉洋片、说书唱戏、捏面人等等,非常热闹。最吸引万氏兄弟的莫过于走马灯、木偶戏和皮影戏,因为他们总是在想如何让自己画中的人物、山水动起来,这三者正好符合他们的心意。他们不仅爱看,回家后还用纸板、木棍,自己做人偶,照着别人的样子演,吸引了一群小观众的围观。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一个叫做“孙悟空逃出如来佛手心”的节目,因为大家在听《西游记》的故事时印象最深的是天不怕、地不怕,法力无边的孙悟空竟然翻不出如来佛手心时,孩子们感到愤愤不平,万老便在自己的故事里,让孙悟空逃出升天。这一想法为60年后拍摄《大闹天宫》时把这个情节删去并大胆地进行再创作埋下了伏笔。
万籁鸣、万古蟾对绘画十分执着,也很有自己的看法。万籁鸣刻苦自学绘画,钻研、临摹前人的画作,细心观察生活,无师自通,后来又接触到了素描、油画、漫画等,博采众长,曾经画过插画,做过摄影、雕塑,还会剪影艺术(就是用剪刀,用一张纸剪出人的轮廓)。万古蟾偏爱西画,考入了上海美专(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系统学习,并留校任教。
兄弟二人先后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万超尘、万涤寰也来到了上海学画。此时,上海电影院里播放故事片前加映的美国卡通,深深吸引了万氏兄弟,下定了要做动画片的决心。
在租住的亭子间里,兄弟四人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摸索动画的制作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尝试,通宵达旦,不知疲倦,终于制作出了《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和《大闹画室》。有了许多短片的经验,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问世。这部影片创下了当时连续放映30天的良好记录,在日本连日满座,并深深影响了日本动漫之父手塚治虫。
然而,受制于财力、人力的因素,万老对《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并不十分满意。他在《我与孙悟空》一书中说道“……我们有不少创作上的设想和构思,尽管很好,也只好在资本家的算盘珠下忍痛割爱。”
对于当时的大万老来说,虽然在动画初探的时期他也曾试图效仿西方动画的创作方式与规律,但通过《铁扇公主》一作,其实他心中的走民族化道路的思想已经在悄然形成了,为后来的《大闹天宫》彻底摆脱迪士尼的影子埋下了基础。
正当万老打算进一步摄制动画片时,公司的卡通部被解散了,万籁鸣、万古蟾多年训练起来的动画团队为了生计各奔东西,两位万老也不得不为了生计前往香港工作。
1954年初,万籁鸣参加了香港电影界代表团,先到广州参观辗转来到了上海,参观了当时还是美术片组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进厂,展现在万籁鸣眼前的是广阔的厂房,新的设备和大量有才干的青年人。万籁鸣回忆起当年在六七平方米的亭子间里艰苦奋斗时,曾向弟弟们戏言:“将来我们会有一座大楼。”如今真的有了大楼,万籁鸣就想实现另一个夙愿:将《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绘制成动画电影。1964年下部完成拍摄时,大万老已经64岁了。
万古蟾1958年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
同一时期,追随兄长来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万古蟾带团队投入剪纸动画片的创作研制工作,将皮影戏和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结合,巧妙运用到美术电影中来,开创中国美术片的新片种。1958年,成功拍出了独具风采的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1958年完成了《渔童》。1963年,他与钱运达合作导演了《金色的海螺》,该片剪纸工艺精湛、人物造型优美、背景设计精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万古蟾为中国美术电影、特别是剪纸动画片的创作,奠定了发展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
回顾两位大师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1926年的《大闹画室》、1941年的《铁扇公主》、1961年开始制作的《大闹天宫》和1963年的《金色的海螺》。这几部被后世载入动画史册的经典动画背后,是万氏兄弟奋斗一生的创新精神、艺术追求和爱国情怀,向我们呈现了中国动画的文化自信!这也是对我们晚辈最重要的启示。
万国伟
万籁鸣之子
我父亲是一个对动画艺术十分执着的人,一生的念想,都在动画上,完成了《大闹天宫》,可谓是实现了他一生的夙愿。
我手里的这本《西游记》,是父亲一直带在身边的书,上面做了很多批注。我父亲对《西游记》很感兴趣,拍《铁扇公主》时,其实目标是《大闹天宫》。《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故事很适合拍成动画,其中父亲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头上七章。
制作《大闹天宫》时,美影厂有200多位员工。父亲常常对我们说:“别看现在《大闹天宫》在国内国外知名度很高,要是没有大家,也就没有《大闹天宫》。导演唐澄,编剧李克弱,美术设计张光宇、张正宇,还有负责动画设计的年轻人,都作出了贡献。”
父亲的作品影响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日本动漫鼻祖——手塚治虫,他与我父亲有过很多书信往来。有一封手塚治虫寄到美影厂的信,除了问候父亲,以及动画国际交流方面的事情,他还讲到了学习中文。他来到中国后,特地拜访了我父亲,并赠送了一幅铁臂阿童木的手稿。
父亲一生和孙悟空,和动画,和电影是分不开的。他的墓碑两边是电影胶带,孙悟空拿着寿桃,陪着我父亲。我父亲一生对事业十分执着,常常告诫我们,做人要进步,要突破自己,要始终向上。转眼间他离世已有20余载,但他留下的教诲始终影响着后辈的成长,简单的道理背后有着深刻的意义。
手塚治虫(右)见到了偶像万籁鸣(左)
我虽然并没有继承父辈的事业从事动画工作,但看到美影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动画新作,我感觉到父辈的志愿后继有人。最后,衷心祝福中国动画越来越好,愿中国动画事业代代相传人才辈出!
钱运达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
今年是尊敬的万籁鸣先生与万古蟾先生诞辰120周年,我因为90多岁去现场不方便,所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对大万老、二万老表示我们崇高的敬意。大万老、二万老是孪生兄弟,从小就在一起研究学习画画,研究怎么搞动画片。所以我们要讲中国的动画片,一定要先把他们讲清楚——他们是我们中国最早从事动画片工作的人,是我们的老前辈,对我们美术片贡献很大。
他们先后从香港回来,万籁鸣先生搞了《大闹天宫》。万古蟾先生回来以后,觉得跟大万老要搞不一样的东西,他们脑子里面创新的观念很强,都要搞不同于别人的东西,所以他就要搞剪纸片。他1956年回来后带领一班年轻人,在1958年创制了剪纸片。1963年创作《金色的海螺》时,万古蟾先生身染重病,我们觉得也许这部片子就是封箱片了,如果做砸了就对不起老人家了。所以大家都很努力。
万先生因为身体原因,将大部分工作交由我们几个年轻人做。我们来到漓江,包了一个木船自己划,路过村子就在村里借宿,或者直接睡在船上。这样大家慢慢有了船上生活的感觉。大家没日没夜地加班,很有创作热情。
过去的剪纸片几乎没有用到过皮影,我们在《金色的海螺》里开了先河,把剪纸和皮影结合在一起。绘画、剪纸、皮影三者主要是通过“刻”来统一,为了提高“镂刻”质量,我们请教了民间刻纸艺人,学习制作蜡盘。《金色的海螺》还用到了我们自制的小刻刀,比手术刀还要薄,可以刻得非常精致。这部片子在1964年获得了第3届亚非电影节的卢蒙巴奖。
两位万老把一辈子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美术片创作中,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后来人学习。希望万籁鸣先生和万古蟾先生的精神激励我们,在中国动画的道路上,永远创新,永远前进!
何素玉
南京秦淮区委常委
区委宣传部部长
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的开山鼻祖,拍摄了一系列享誉全球的经典动画,成为几代人的童年回忆。每当我们翻开历史,回首他们的创作人生,追寻中国动画的萌芽,往往会从上海回到南京,从石库门亭子间倒回秦淮河畔的120年前。
万籁鸣先生说,我的启蒙老师是“我慈爱的母亲”;故乡南京是“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过艺术种子”的地方;“我得到了这一名都古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孕育”。
万氏故居所在的小西湖坐落于“最南京的”秦淮,是南京22处历史风貌区之一,也是南京老城南地区为数不多的、较为完整保留了明清风貌特征的历史地段之一,承载了深厚的“南京记忆”。
今天,在南京城南箍桶巷31号的万氏故居,我们还能够看到万籁鸣先生的四弟万涤寰留下的一颗野枣树,就是他当年嫁接的,就如同这棵树一样,万氏兄弟在自己热爱的动画热土上茁壮生长。
万氏故居作为小西湖微更新的重点项目,未来将联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集中优势资源,立足故居现存建筑,将动画IP场景体验与业态功能相结合,形成小西湖独立IP,展现出万氏故居的独特魅力。
值此万籁鸣、万古蟾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南京历保集团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合作开发“万籁鸣故居暨《大闹天宫》展览馆”。希望能让慕名而来的朋友们,在漫步于故居追忆万氏兄弟成长足迹的同时,领略“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也是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作”《大闹天宫》的艺术魅力。
任仲伦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
两位万老诞辰120周年,我们为什么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纪念他们?上海美影厂从1949年萌芽,到1957年4月1号挂牌,至今60多年过去了,她依然像棵大树,郁郁葱葱,在中国动漫界保持着自己的高度、追求和理想,这又是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在这次纪念活动中,可以找到答案。
两位万老之所以今天依然值得我们纪念,值得我们由衷地向他们致敬,是因为他们曾经为中国动画电影、为中国电影作出过卓越贡献,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家。
1925年万氏兄弟拍了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6年又拍了中国首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制作了中国首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创作完成了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一个人在一生中、在一个领域中能做出那么多第一,真是功德无量。
1960年代万籁鸣先生执导的《大闹天宫》赢得无数荣誉,不仅成为动漫电影的经典,而且也是中国电影的经典,甚至称得上是世界动画电影的经典。
2005年香港迪斯尼开张,时任总裁艾斯纳在开张仪式上曾说“让我们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与中国的孙悟空共同飞翔”。被称为“好莱坞沙皇”的迪斯尼也向美影厂经典形象孙悟空致敬,可见我们的动画明星在全球的影响力之大。
像两位万老这样的大师大家,我们理应用各种方式纪念他们,其中就包括南京秦淮区即将与美影厂联手打造的万籁鸣故居暨《大闹天宫》展览馆。如今我们再怎么致敬,也超不过两位大师大家对中国电影的贡献。
美影厂60多年一路走来风风雨雨,但我们始终乘风破浪。即使在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全国艺术创作一片萧条的情况下,美影厂依然在创作!只要给美影厂艺术家机会,他们总能创作出优秀作品,即便有的作品可能受时局影响、有时代痕迹,但总体上展现了美影厂艺术家在不同时期持续永恒的艺术创造。
美影厂成立60周年时我曾说过,美影厂是“厚积厚发”,其中的“厚积”,就是指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和员工,用全部热忱不断地创作,积累了很多优秀作品。因而,新一代的美影厂艺术家和员工是幸福的,因为你们站在宝藏上。
明白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们不断地举行这样的纪念活动,无非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去哪里,我们想干什么,我们想干成什么……这是最重要的。
美影厂也曾经受到过各方面的冲击——“美影厂到底怎么了”,几乎每个年代都有这样的议论,不要被这些所谓的舆论左右,美影厂要有大家之气。
美影厂曾经创作过那么多优秀作品,今后还会创作更多优秀作品,我们要用大作之力来体现大厂之势。
尽管眼下中国动漫界活跃的公司不少,但大多潮起潮落、浮浮沉沉,而美影厂则是中国动漫创作的万岁军、主力军,这个大厂之势永远不能忘。这是我们的根基,是每个美影人心中的底气。
希望美影厂在未来发展中,把由两位万老开创的上海动漫事业,亦即中国动漫事业传承好。
万籁鸣先生的墓碑上刻着“中国动画的创始人”,没有千言万语,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地位”,是万老的地位,也是上海动漫电影的地位和美影厂精神的源头。
美影厂有个难能可贵的传统——老中青三代始终活跃在动漫电影创作一线,始终在为动漫电影贡献自己的能量。
2018年谢晋导演被评为改革先锋,2019年秦怡老师被评为人民艺术家,牛犇老师83岁入党,最近还有赵焕章老师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表彰……不仅是美影厂,上海的艺术家都有一个特点,无论退休多少年,始终奋斗在创作第一线,用各种方式为上海电影、中国电影作贡献,他们理所当然获得国家荣誉、政府表彰。
老中青三代,为了电影梦想,为了企业荣誉,并肩作战,共同奋斗!这是我们上海电影的福分,也是美影厂的福分。我们应该为这种精神表示感谢和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