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坚持导向 拓展阵地 实践创新 扎实有序推进上海文艺评论工作
2021年11月05日 11:23

  为学习、贯彻、落实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于10月份邀请本市部分文艺评论家进行了座谈,结合市委关于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意见》精神,为加强新时代上海文艺评论工作献言献策。

  与会的文艺评论家们一致认为,《意见》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特别是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在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充分尊重文艺评论规律的前提下,提出了宏观微观结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和部署,是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文艺评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上海文艺评论界要认真学习、努力践行《意见》,要秉承初心、坚持导向,继续为新时代上海文艺评论工作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一、坚持人民导向,保持价值守护

  文艺评论在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引领社会风尚的同时,也要以提升广大市民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为目标,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守护。因此,在文艺评论现场,评论家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分析和阐释文艺作品中的人民性和时代性,培育和引导大众积极向上的文艺美学趣味,及时传播主流文艺声音,匡正不良创作倾向,更有效地褒优贬劣、激浊扬清。

  上海市评协主席汪涌豪表示,社会主义的文艺评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评论,人民才是文艺审美最终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文艺评论从群众立场出发、为人民服务,一直是上海文艺评论追求的目标和工作的强项。要在坚持导向、坚持价值守护,坚持纯正文艺鉴赏力的同时,通过深入浅出、入情入理的言论和文字,追求更通俗易懂的表达、更接地气的交流、更规范和更美丽的文字,积极投身于当代人的文艺审美、文化修养的构建之中。

  二、努力与时俱进,追求开拓创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评论若要与时代与人民产生精神共鸣,与当下中国发生敏锐、热忱和鲜活的感应,必须在弘扬发展中国化、当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前提下,将目光投向鲜活的文艺现场,了解瞬息万变的艺术动态,加强文艺领域前沿性、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注重对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人新作的专业评论,在巩固传统阵地的同时用好新媒体资源,提倡推动更多有锐气、有朝气、有分量、有质量的文艺评论发声。

  面对日新月异的文艺动态,文艺评论界也应该体现自己的现场感和及时性。马圣楠、宣晶等表示,文艺评论应从文艺思潮、文艺理论、文艺创作演出向文艺生态、社会文化、大众娱乐开拓,构建新的评论阵地,不断提升和扩大激浊扬清的战斗力和社会公信力。

  面对新的文艺载体、内容和现象,吴筱燕等建议丰富和细分文艺评论的平台和类型,分别向文艺界、文化界、市民阶层开放,形成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呼应,适时建立多维度、有成效的评论体系。金莹、忻颖等认为,要从文章和著作中走出来,从行业和报刊中走出来,从评论和学术话语中走出来,利用新型的技术、亲和的语言,发出更大的音量,“破圈”而出抵达更广更远的受众群体。

  三、打响文化品牌,着重体系建设

  当下的文艺评论要用好用足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资源,加强全市文艺评论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对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全市重大文艺创作、文化节庆进行多层次、多方面、有深度、有传播的评论体系,助推创作、节庆活动繁荣,探索打响“上海文艺评论品牌”的思路和方法,提升文艺评论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打造并巩固一批有质量有数量、有时效有长效、有反响有影响的文艺评论平台,使之成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林明杰、厉震林等表示,文艺评论工作者要站位于提升上海软实力,激发城市创新力,扩大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影响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高度认知文艺评论工作的意义和责任,为上海出现更多的精品力作和更好的文化品牌贡献力量。同时,还应对文艺创作在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如何作出有效的应对进行思考、引发讨论、提出建议。赵伟平等认为,海派文化精神的弘扬、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离不开中外文化的深入广泛交流。要在彰显民族性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努力建立适合当代中国的、科学的、艺术的基础评价体系,进而建立各个新老文艺门类的评价标准。

  四、树立文化自觉,提升社会地位

  在当下各个艺术门类的文艺创作积极进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探索、各种富有时代气息和探索精神的文艺作品泉涌之时,文艺评论工作者应该心怀文化自觉,主动投身于火热的时代,提供文艺评论独特的思想性和批判性,让文艺评论成为一个具有深切人文关怀的公共场域。

  简平、王雪瑛、崔宁等认为,当下文艺评论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学理的、独立的、全面的思考,加上红包评论、人情评论的负面影响,使社会公众对评论的权威和尊严产生质疑。他们认为,加强文艺评论的严谨性、准确性、缜密性,做到有理论逻辑、有数据证明、有洞见、有温度,是所有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追求目标。厉震林、张为民等希望加大对文艺工作者的培养和扶持力度,主动提供评论阵地,鼓励观点展示舞台,打造独立评论平台,提升获得感和荣誉感,推动优秀的评论家从低位走向权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