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大仗硬仗,每个人都在不懈努力,团结一致、攻坚克难。上海文联的文艺人们也都积极投身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彰显着上海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近日本公号连续报道了不少文艺工作者的抗疫故事,今天我们继续与大家分享——
非遗传承人、越剧表演艺术家杨童华从3月18日开始做起了志愿者,主动深入社区防控一线,担当楼栋志愿服务队的主力选手,参与上门服务、扫楼登记、维护核酸检测秩序、发放回收抗原检测试剂盒、配送生活物资等工作。此外对接医疗咨询组,配合做好楼栋居民的配药和医疗咨询,协助居民解决应急问诊及配药问题;主动带头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邻居和一线工作者捐赠物资等,为疫情防控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一天,天气很冷,别人都穿着羽绒服,当时我只穿了一件卫衣,套上防护服,还想着会不会冷,两个半小时下来,衣服都湿透了。一栋楼就有33层,抗原检测试剂盒发放到每户,看似简单,其实工作量很大,每次发完都很疲惫,但也觉得很值得。” 杨童华说,“我们小区的党员先锋队都是冲在前面的。我是上海市级非遗传承人,又是新艺联会员,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职责,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
在得知所在小区要封闭管理的消息时,上海音协副主席、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也看到了小区招募志愿者的消息,立即加入。从3月15日开始,她便作为志愿者,拿着喇叭一栋一栋楼喊居民下楼做核酸,以及搬运社区发放的蔬菜和肉类等。“我们小区是一个有4000多位居民的超大小区。一开始,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居民做核酸,需要有人拿着喇叭一栋栋楼通知。这活儿太适合我了,我是学声乐的,声音洪亮,自然进了‘喇叭组’。”本以为就是个“拼嗓门”的工作,没想到通知居民做核酸看似容易,其实怎么通知、用什么样的语气、怎么控制进度等等,都得考虑周到。第一天上岗,周平负责通知一半的住户,因为没有经验,折腾了十几个小时,筋疲力尽。但随后有了第一天的经验,“喇叭组”的流程优化了不少,有人在楼下维持秩序,有人在线上当总控,核酸检测的进度就加快了。“有居民下楼看见我,还夸我声音好听。”
做志愿者工作之余,每当上海交响乐团要播线上音乐会,周平都会提前分享到小区志愿者群里。“结束了一天的志愿者服务回到家,听这样一场音乐会,能帮助缓解疲劳。也可能有人无意中听到一场线上演出,觉得好听,未来会走进音乐厅。”
在去年《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巡演舞台上,上海舞协常务理事、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王佳俊光荣入党,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如果说,与红色电波的结缘是他艺术与人生的一次蜕变,这次变身“大白”的经历成了他践行初心使命的一次实践。仙霞街道居委会一发布志愿者的招募信息,他就立刻报名参加,“我是学舞蹈出身,至少体力活可以帮上忙”。
很快,王佳俊就接到了提前开展志愿工作的通知,小区老年人多,没有电梯,他冒着夜雨,一栋栋楼楼上楼下地跑,挨家挨户发放告示,核对人数,帮助不大用手机的老人家登录注册健康云。作为志愿者,王佳俊几乎轮岗了所有的服务岗位:不论是到医院配药,还是到药房“抢购”;不论是护航最后200米运送物资,还是帮封控楼扔垃圾……王佳俊说最累的还是辅助核酸检测的岗位。“帮着做核酸检测,一般在医护人员来之前一小时就要到岗做准备工作,通常检测在早上7点开始,那我们6点就要开始搭棚、摆台子,准备消毒液、检测棒,给检测管贴标签,还要确保扫码器能正常运作,基本上一站就要六七个小时。” 近半个月志愿服务工作也让他对小区、对邻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要急别人所急、想别人所想。我想,这段经历会是我未来一笔宝贵的财富,无论是用舞蹈来说故事,或是在舞台上塑造角色,都会更贴近生活本身。”
上海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朱维龙居住的社区自3月中旬起开始了封控管理。为保障民生,让大家安心居家,镇政府三次发放生活物资,点对点运送至小区。而他所在的小区有居民1600余户,大量的物资发放工作给居委和物业增加了压力。听闻这个消息,朱维龙立刻加入了小区志愿者的行列,为大家分发物资。“一箱重20余斤,从卸货、统计,到一家家一户户搬运,我在3小时内搬运了40个单元累计上百箱的物资,平时觉得自己还算身强力壮——我在上海民族乐团是专业演奏唢呐的,自觉中气十足,但这一次真的是从未有过的体验。虽然体力消耗巨大,但志愿者们互相配合,井然有序。我深深体会到了抗疫工作中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奉献。”
现在朱维龙所在的楼栋进入了封控管理,虽然不能再继续为社区出力,但他继续做楼栋的志愿者,负责领取整栋楼所有用户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分发到每户,通知本楼栋居民做检测,及时传达居委消息,让邻居们可以更安心、更有序地配合防疫工作。“在这特殊时期能为社区为邻居尽一份力,我觉得非常有意义。疫情无情人有情,共克时艰必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