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艺起前行|齐心携手,聚力前行!上海文艺人积极投身社区抗疫一线
2022年04月23日 16:59

  守护家园,守护上海,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每个人都尽己所能地贡献着自己力量。近日,本公号连续报道了不少上海文艺工作者的抗疫故事,今天我们想分享的,也是这样一群文艺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协会,擅长的艺术门类也不尽相同,但此刻他们主动肩负起了社区志愿服务的使命,拼速度、讲力度、有温度——虽然辛苦,但觉得很有意义。

  上海市摄协理事孙金伟是脚踩“风火轮”上岗的。他家所在的临汾名城北区,有好几栋楼处于封控管理状态。如何做好社区的物资保障工作,让民生物资安全、高效地递送到居民手中,是社区生活的一桩大事。孙金伟于是搬出了他的代步“平衡车”,主动接过了社区物流的最后一棒。“总要有人站出来。派送物资最缺人,那就我来。”他说。

  志愿服务过程中,最让他感动的恰恰是社区居民“拧成一股绳”、群策群力的劲儿。以他所在的志愿者“快递组”为例,大家一来就对派送流程进行了梳理:每位志愿者上岗前先进行抗原检测,接到快递第一时间进行消毒,派送出去的物资全部登记。“防疫安全是第一位的。”每次按响门铃,提醒居民收快递时,孙金伟总要不厌其烦地多关照两句:我们已经消过毒了,但侬还是要戴好手套哦。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也在这样的过程中被悄悄传递。刚开始在“快递组”干活的是一批六七十岁的志愿者,后来80后90后坐不住了,每天抢着报名。志愿服务之余,作为摄影人的孙金伟,也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眼前的这一切。他相信,只要大家内心充满希望,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疫情!

  上海市杂协理事、上海杂技团《时空之旅2》剧组主任徐密乐家在张庙街道泗塘新村,受疫情影响,社区工作人手非常紧张。徐密乐当即报名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他坦言,家里就有年迈多病的父亲和年幼的儿子,而社区里还有那么多老人和小孩,推己及人,自己有责任保障好他们。

  除了协助开展核酸抗原检测,搬运、分拣、配送社区民生物资外,志愿队还对社区内生活的特殊人群做了仔细排摸,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物资紧缺、配药难的问题,并通过居委热线,积极为有困难的居民排忧解惑。徐密乐家楼下就有这样一位独居老人,性格倔强,不轻易接受帮助。徐密乐就从自己家里拿了一些食物敲开了老人家的门,在他的努力下,老人终于慢慢放下心防。“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很多人都在这么做。”他说,就在前两天,一位邻居心脏病发作急需药物,家人在社区微信群里求助,很快就有不少居民主动找到志愿者,请他们帮忙联系送药。对此,徐密乐很感触,也更觉使命在肩。

  上海市美协会员、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陈光辉是一名雕塑家。在核酸检测队伍中,经常可以看见没有手机或不会用手机的老人,他忽然意识到,在艺术创作和学校工作之外,还有等待着自己去肩负的责任。就这样,他加入了社区志愿者的队伍。

  陈光辉的岗位也在“快递线”,每日穿梭于小区楼栋之间,帮忙发放民生物资,给每家送药和送菜等,往往从下午6点一直忙到了晚上11点。一趟趟奔波固然辛苦,可当他第一时间将药品送到居民楼下,亲耳听见居民对他说“谢谢你,救了命”之类的由衷感谢时,也体会了困难时刻能帮到别人的踏实。“原本常是以艺术家的视角表达和看待社会,现在更多是以一个人的本能意识在行动。以我这个年龄,刚开始有些不习惯,但多做几次,腰酸背痛的同时,也感受到另一种充实,”陈光辉说,“这也是我力所能及的,为上海抗疫所作的一点贡献。”

  上海昆剧团武生演员季云峰是上海市剧协会员,眼下的他又有了另一个身份:龙潭社区志愿服务队员。社区内各个志愿服务岗位都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快”,这也是让季云峰体会很深的一个词。拿抗原检测举例,早上6点开始逐户分发材料,8点前就要完成汇总并上报,因此必须把材料分发效率提起来。慢慢地,他也积累了经验,提前和妻子把抗原检测试剂盒分装好,并组建微信群方便通知——老人不会用手机,就把老人的儿女拉进群;遇到孤老,就给对方留下自己的联络方式,检测前他会专门电话提醒。

  这种努力其实是相互的。他负责的51号楼里住着一位聋哑老人。第一次核酸检测前夜,老人专门拿着纸条找到居委,“告诉”季云峰:“要敲门通知我!谢谢!”第二天,季云峰才敲了两下门,门就开了,原来老人一早就在门边守候——老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尽可能减少志愿者的等待时间。后来,他时常关心老人的生活,为他封地漏,或是送去代购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去得多了,也会用网上现学的外加自创的“手语”与老人交流——“我一会儿拍胸脯,一会拍脑袋,让我联想到戏曲短打武生‘走边’里的十三响。以后打算自学一下手语,帮助到更多人。”

  上海新艺联会员,配音演员、配音导演谢添天现在是小区里的“配药员”。4月3日起,他成为了曹家渡街道的一名社区志愿者,期间不少居民找他咨询配药问题,一来二去,他便成了小区配药事务的专职志愿者。

  谢添天把像他这样的社区配药员比喻成“小蜜蜂”:怀抱一摞病历的志愿者,在不同的医院和药房间执着地来回忙碌,每个人的背囊里都装满了沉重的信任。“配药分药,这事是不允许出错的”,他记得自己第一次配药时手上的病历5本,如今增加到了23本。为了配齐所有的药品,他和搭档骑着车四处打探,各家医院可以开具哪些药,各间药房可以提供哪些药,还有老年居民很关心的医保自付比例问题都要通盘考虑。“我见过从莘庄赶到华山医院的红马甲,也遇到过拿着三四页A4表格45本病历的‘大白’。还有很多人,只是因为说了一句‘我来吧’,就成为了志愿者。”就像他的搭档,1999年出生的年轻租户小雷,最初只是想为房东阿婆配个药,现在则和他一起,为了社区里所有有需要的人奔走。“扛起责任!志愿者,加油!”他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