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文艺工作者当如何自处?有何作为?这是很多上海文艺人都在思考的问题。而他们中的多数,已经在一边用志愿行动发热,一边用艺术创作发光,努力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作出更大贡献。今天继续分享他们的故事——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夏云鹏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故事有点特别。他不仅与其他志愿者一样,积极参与小区核酸检测的秩序维护,以及居民日常生活补给的运输等工作,还向社区居委党组织贡献了自己的私家车。4月初,作为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加入了街道和居委成立的“党员突击队”,有了人力,还需要解决物力财力,大家正在群策群力的时候,夏云鹏主动提议可以将自己的私家车提供给“突击队”无偿使用,运送人员物资,以备不时之需。“突击队”当时采纳了他的建议,虽然由于牌照限制和后来出台的道路限行规定,他的车实际只被“征用”了几次,但他的这份乐于奉献的精神还是让身边的志愿者和党员干部们受到鼓舞。随后,社区里的配药需求慢慢凸显出来,他所在的小区又成立了十人“配药小组”,他又当仁不让地成为其中一员。
夏云鹏认为,作为文艺工作者,疫情之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特殊使命,而利用一切条件继续做好文艺工作是应尽职责。他接触到的摄影工作者,大多都富有使命感、责任感,哪怕是从家中窗口取景,或者参加核酸检测时也不忘带着相机。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去捕捉那些令人感动和振奋的画面。夏云鹏已有多幅作品被上海摄协公众号选登,同时他也组织征集并推出了八辑反映杨浦区摄影工作者创作成果的防疫作品选。
4月1日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导演崔轶到社区街道报到,加入防疫志愿者队伍。他的工作任务是负责小区“6号工作点”,包括20号栋200余人的核酸检测通知、登记和现场秩序维持等工作,也会主动关心楼内老年人的配药、团菜等问题。从早晨6点45到岗,穿上防护服,经常是连续工作7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看到街道党支书和社区党员没日没夜服务居民,看到小区居民秩序良好、自律自觉,很理解和配合防疫工作,作为志愿者,崔轶心里很感动,也深深体会到基层社区党组织工作的不易和艰辛。
作为党员,他感到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关键时期冲锋在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疫情当前应该下沉一线,与医护人员、社区干部并肩作战、同心抗疫。与此同时更好地思考,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什么叫深入生活,什么又是生活提炼。崔轶认为,文艺工作者应当亦需要在这个时刻挺身而出,为我们所热爱的城市奉献一己之力!
上海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学专委会副主任、上影集团创作策划部员工甘世佳,在疫情期间,加入了普陀区特殊药品代配志愿服务队。主要任务是帮助社区解决配药问题,特别是社区卫生中心配不到的特殊药品和跨区药品的代配服务。从前期收集配药需求以及医保卡,到与各方面协调药品信息,再到去医院配药或联络相关志愿者代配,直到最后拿回药品分发——整个过程的一系列工作是比较繁琐的。去医院配药不仅辛苦,而且需要极大的耐心、细致与周到。例如气温高的日子,遇到有些需要低温贮存的药物如胰岛素等,就得想办法低温保存,并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患者手中,这对志愿者来说确实是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在这次疫情中,我觉得个人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当自己想方设法帮助老人配到了很难配到的药物,他们感激的表情和话语,也让我感到很值得。”甘世佳说。
近期,甘世佳还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团队一起创作了歌曲《屋檐》。“眼下大家都暂时停留在无数个屋檐下,都期盼着众志成城之后能飞出屋檐,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我们就是在同一屋檐下,”甘世佳说,“很多文艺工作者在疫情中还承担着志愿者的繁重工作,他们一边用音乐发光,一边用行动发热……他们所做的,或许在特殊时期里微不足道,但恰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荣光。”
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非遗“南桥撕纸”第二代传承人、奉贤区南尚文化创意中心主任何玉玮在本轮上海疫情之初就选择勇敢地站出来,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奋战在第一线,并且自那以后一直坚守在社区,住在空空荡荡的工作室里。
上海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何玉玮也是其中一员,他看到无数“逆行者”迎难而上,便跟着他们的步伐,义无反顾地报名加入青年志愿服务队。社区全员核酸检测中遇到的工位安排、志愿者调度、居民引导等各项工作,对何玉玮而言都是一个个全新课题,除此之外,他还承担起对社区居民做好防疫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有时晚上9点多回到工作室,顾不上洗漱就躺在沙发上不想动弹了。
从集中核酸检测,到小区点位包干式封闭管理,何玉玮和他的伙伴们从未退缩。虽然思念着许久不见的家人,但他们下定决心,不管工作有多辛苦,无论多久不能回家,都必须要坚守第一线。同时为了让更多人看到防疫工作者的付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夜晚回到工作室时,他总想方设法排除疲累,尽可能把这些动人的画面记录下来,以更鲜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疫情下的温暖,记录疫情防控一线的点点滴滴,致敬战疫一线“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