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而不懈努力。正是这些爱心的传递,汇聚成守望相助的暖心力量。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艺术家,以实际行动,为一线战疫者加油打气,用爱与坚守助力夺取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
上海剧协理事、上海新艺联常务理事、新东苑沪剧团团长沈慧琴,这些年还致力于为老年人打造“快乐家园”新型养老社区。疫情当前,为了照顾好社区老人们的三餐,沈慧琴全家上阵去田里收菜,与农场工作人员一起,努力保障老人餐桌上新鲜蔬菜的供应。
“抗疫期间,大家都隔离在家,原来为‘快乐家园’供应蔬菜的农场人手告急。”沈慧琴说,“好在政府给了我们养老社区两张物资保障的通行证,我和先生每天带着两个女儿赶去农场帮忙。”这段时间,沈慧琴的日程经常是——吃完午饭,全家一起出发,和农场的十几位工作人员一起打包蔬菜,从中午忙活到凌晨1点多,收菜、打包、运输。“十几个人,一天要打包蔬菜一千包,量特别大,大家都是埋头工作、不能分心的。”沈慧琴说,社区里老人们对蔬菜的需求不一样,有的老人因为身体原因有忌口,她都要一一记在心里,打包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区分。虽然非常累,但是老人们的肯定与感谢,让她的忙碌充满了动力。“每晚回到家,看到老人和周边的居民拿到菜后,在群里对我们的感谢,要我们保重身体、注意休息,我也觉得心里特别温暖。”沈慧琴说,“我的小女儿17岁,她是第一次走进农场当义工,她还为学校有困难的老师打包送去了蔬菜,让老师们非常感动。”
在照顾三餐的同时,沈慧琴也为老人们安排了新东苑沪剧团的经典剧目的影像资料,还有影视作品和一些生活健康短片,关注老人们在抗疫期间的身心健康。”沈慧琴说,“等疫情结束了,我再带着新东苑沪剧团上台给大家唱戏!”
上海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杨浦区书协副主席华波心系疫情,在初期医用专业防护服紧缺的情况下,向上海市文联、杨浦区文旅局和居住地所在社区合计捐赠了225套专业级医用防护服,供单位值守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防疫之用。疫情以来,他除了做一些志愿服务,还为物资紧张的困难群体提供帮助。“我是一名自主择业转业军官,现在是上海新文艺群体的一员。在关键时期,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既是一位上海市民的心意,更是一名退役军人的担当和责任。”
对于书法人华波来说,在这段特殊的时期里,既有心系社会的热情,也不忘居家期间继续艺术实践,他积极参与上海书协主办的“上海书法家抗疫主题诗书作品网络展”,自撰诗、联、赋,并书之,用诗书定格自己的感受;他还沉下心来做好案头研习创作、提高创作能力。“在这种时刻,积极发挥书法抚慰人心、平和情绪的作用。封控居家的时间,除了自己写,我还带着我儿子一起写。我觉得以艺抗‘疫’不仅是艺术家的作品,更是一种态度,让我们一起用艺术的力量增强自己的‘精神免疫力’。”
从3月中旬开始,上海剧协会员、文慧沪剧团团长王慧莉居住的小区便进入封控管理。她希望能为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她注意到小区抗疫一线的保安、后勤保障及物业管理人员工作非常辛苦,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只能以面包充饥。于是她想到为他们免费送餐,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一开始外卖还能正常派送,王慧莉便安排自家的餐饮企业小南国为一线抗疫人员送盒饭。
4月1日开始,浦西进入静态管理,王慧莉索性自己下厨做菜,为大家送饭。就这样,王慧莉开始一天两顿,每天烧40份饭菜送给小区的工作人员。考虑到防疫安全,王慧莉每天中午和傍晚烧好的饭菜都拿干净的打包盒装好,一袋袋放在门外,到点大家就会一个个来取,实现无接触取饭。“忙碌之后有一顿热腾腾的饭才落胃。我平时很喜欢做菜,我就尽一点微薄之力。” 王慧莉为小区一线人员送餐的善举,也感召了其他居民,大家也纷纷做菜送餐“喂投”战疫者,还想方设法翻花样。于是王慧莉从每天送餐,变成隔天送餐了。王慧莉说:“其实这是很小的事,但我希望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真心的感谢。”
疫情之下,上海美协会员、上海红煜红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宝山区童睿星文化艺术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丁壬淇及其团队,积极响应号召,出人出力、加班加点,全力投入到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中。从防疫前线需求出发,第一时间联络仓库和供货方,主动筹措口罩、手套、防护服等抗疫物资以及米面粮油肉蛋菜奶等民生保障物资,捐赠给宝山12个街镇及其他相关单位,为确保物资及时、准确送到各点位,每个街镇运送都由丁壬淇参与护送。据统计,包括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总会的现金捐赠,累计捐赠物资及现金总额60万元。此外,充分了解到抗疫物资运能不足的问题,丁壬淇及其团队还主动提供运输车辆、安排运送人力,为慈善机构及各捐赠单位提供联络运能服务。从保供一线医疗物资到全力协调外省物资供应,利用自身优势,落实本地安全仓储,保证物流顺利进行。
作为参与一线捐赠物资、保供配送的志愿者,丁壬淇不仅把感触化为行动,也化为笔下的一幅幅漫画,她以新闻报道中抗疫一线工作者为原型,创作出了以抗疫战士为形象的一系列漫画12幅,用元气可爱的人物形象,讴歌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为战疫者加油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