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特别报道 >> 正文
“东方的普罗米修斯”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多媒体音乐表演朗诵会成功献演
2011年08月30日 11:20

  7月22日,“东方的普罗米修斯”——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多媒体音乐表演朗诵会在兰心大戏院倾情献演。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杨益萍,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巡视员迟志刚,市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艺联会长何麟,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王依群,市文联副主席戴炜栋,市外办副主任、翻译家协会副会长张伊兴,武警上海总队政治部主任姬国卿,市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沈文忠等领导观看了演出。

  此次演出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文联主办,上海翻译家协会、上海演艺工作者联合会承办。演出选取了陈望道、郭大力、王亚南、瞿秋白等翻译家译介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国际歌》的三个故事片段,艺术化地再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历程。

  

    视角独特 五易其稿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全译本,至今已有91年历史了。今年3月,以译协、艺联为主体的项目策划小组,在市文联领导的指导下,多方听取意见,多次讨论方案,决定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传播的史实搬上舞台。大家认为,既是翻译家又是革命者的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西风东渐”,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成长、发展和壮大,以独特的视角,通过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融合的艺术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也是第一次尝试以舞台形象介绍马克思主义翻译家的故事。

image

《共产党宣言》故事片段

image

《资本论》故事片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包含了从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到思维观念转变的历史过程。这其中翻译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很多翻译家们却默默无闻。当年的翻译家们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译介到中国,为早期的共产党人的奋斗带来了指路明灯,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这些翻译家们不仅翻译马克思著作,更是亲自投身到革命的队伍,但是史料中留下的相关资料不多。为了使项目丰富成形,使翻译家在舞台上有血有肉、生动感人,避免说教形式,项目组调动各方资源,广泛深入搜集各类相关材料,先后寻访了复旦大学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图书馆以及陈望道先生之子、复旦大学教授陈振新和业界其他专家学者,不放过任何能够提供信息的线索,最终五易其稿确定了项目策划方案和舞台构思。

    热情感染 不畏高温

  “我被这独特的视角所吸引,被翻译家们的热情所感染。他们是一群东方的普罗米修斯。应该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马克思主义翻译传播的这一段历史。”当译协、艺联邀请著名话剧演员、导演俞洛生出任本次活动总导演时,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创作冲动,立即着手建立剧组投入二度创作。在时间紧、经费少、压力大的情况下,承办方和主创人员反复讨论艺术呈现的内容和方式,最后确定以“多媒体音乐表演朗诵会”的表现手法,再现翻译家们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期间,全体编创人员参观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大型图片展,还专程赴杭州观看了浙江话剧团的主旋律话剧《谁主沉浮》。

image

《国际歌》故事片段

image

《国际歌》故事片段

  6月正值骄阳似火,剧组全体同志不畏酷暑,认真负责、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总导演俞洛生和导演高雪君顶着烈日,穿梭于各个排练点。编剧罗国贤(执笔)等放弃休息,多次商议、修改舞台本,力求体现得更到位。著名演员娄际成和刘玉拿到朗诵稿后每天通电话近3个小时对词,一个星期后进组合排就能直接脱稿,表现出了老艺术家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创作精神。特邀扮演邓小平的潘玉民老师,虽然戏份不多,仍不顾年事高龄、腿脚不便,坚持在排练厅配合每次排练。分饰陈望道、王亚南、郭大力、瞿秋白等人物形象的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大二学生和年轻教师,牺牲暑假,住在排练厅,抓住一切机会向导演、向老艺术家们学习讨教,有的还带病坚持排练演出。田林红枫合唱团的成员大多数是原专业艺术院团离退休的老同志,他们不辞辛劳坚持在排练第一线。上海阳光舞蹈团的团员们大多数是90后,为了达到导演的要求,人手复印了一份《国际歌》,回到宿舍还在反复排练吟唱。著名主持人方舟及时救场,帮助完成了画外音的录制。舞美、灯光、音响、多媒体等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协同合作。译协、艺联的工作人员也积极协助剧组,联络协调服务好各方。大家纷纷表示,当初的翻译家们如此义无反顾、全情投入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我们在创作中也要学习先辈的精神,力求舞台的完美体现。

  

  成功呈现 反响热烈

  7月22日两场演出顺利进行。舞台上,老艺术家们的激情投入、师大师生的用心用情,与合唱、舞蹈的欢腾喜庆相映成辉;声、光、影的多媒体技术与演员们的倾情呈现相辅相成,博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武警总队的官兵们更是被演出所打动,在演出现场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和台上的演员一起高声和唱《国际歌》……

image

演员谢幕

image

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杨益萍与演员们亲切握手

image

市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艺联会长何麟与特邀演员合影留念

image

领导与全体演员合影留念

  陈振新教授激动地说道,看着舞台上的演员再现父亲当初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情景,使自己浮想联翩。父亲当初翻译《共产党宣言》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一师风潮未尽,春寒料峭在柴房里工作,但是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父亲全神贯注进行翻译工作,共产主义的信仰在他心中始终炽热。父亲的一生,一直是低调为人,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父亲的这种精神到现在一直影响着我,也值得当代的年轻人学习。来自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7名青年演员中,有1人是共产党员,6人提出过入党申请,他们被这些先烈的事迹所感动,演到激情处饱含泪水,仿佛自己也是一名斗士。“这是一堂特别的生动、形象的党课教育”,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庆幸自己能参加这样一次具有特别意义的演出。不少翻译工作者反映,演出内容十分紧凑,把如此重要的三部经典名篇在短短一个小时里交代清楚,十分不易。通过这一艺术化的演绎,从翻译传播真理的角度大大宣传了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很多年轻观众反映,以前从来都不知道这些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如何来到中国的,看了演出,让我们永远记住了陈望道、王亚南、郭大力、瞿秋白这些翻译家和革命者的名字。

  据悉,主、承办方将在现有演出基础上作进一步修改提高,深入高校、部队、社区等基层巡回演出。

  

来源:艺联、译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