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样式,尤其在每年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相声更是一道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上世纪70、80年代,上海相声界也曾出现过于振寰、叶惠贤、周嘉陵、郭海滨、陈述等优秀的相声演员,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然而,一方面由于他们都属于非专业相声演员,另一方面也由于缺少一个平台将他们组织起来,北方相声始终难以在上海的土壤里落地生根,难逃“南橘北枳”的命运。
近年来,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上海的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大批北方相声演员的南下创业,上海的相声市场逐渐形成,具有海派风格的相声也日渐崭露头角。然而,相声和相声演员在上海的生存发展状况却依然不容乐观。如何让相声真正融入海派文化,使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更具包容性,把散落在外的相声社团团结起来形成合力是关键的一步。2011年6月28日,在各级领导的积极倡议和大力支持下,上海市曲艺家协会相声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各项助推工作也随即启动。一年来,委员会通过多层面、系统化的扶持工作使上海相声的整体形象和相声演员的从业信心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形成行业合力。相声委员会成立以后基本上每个月都召开创作会议,致力于把武警上海市总队政治部文工团、田耘社上海相声大会、品欢相声会馆、乐透社等社团凝聚起来,加强它们之间的交流。与此同时,协会还邀请不同剧种的团队把创作的剧本拿到会上讨论,甚至现场表演切磋。如此一来,不仅促成了相声行业内的交流,也加强了跨剧种演员之间的良性互动。2011年,由相声青年演员赵松涛和上海评弹团评话演员吴新伯合作推出的《京腔吴韵》专场,把北方评话和苏州评话有机融合,实现了南北曲艺的无痕嫁接,很受相声观众欢迎,并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曲艺家协会的关注,近日已应“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晚会”导演组邀请,赴京参加节目彩排。
针对各相声社团成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学习培训机会少的情况,曲协一方面是举办青年演员研修班、创作笔会、文化讲座等培训活动,着重提升相声演员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则邀请常贵田、李立山等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为上海的相声团队提供艺术指导,邀请叶惠贤、葛明铭及曲协理论组、创作组的专家观摩各团队的演出,为节目的进一步打磨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有效推动了各社团创作实力的整体提升。
组织创作采风活动,深入生活一线。自然、生活给艺术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为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相声艺术,更是离不开生活的滋养。为此,委员会先后组织相声演员深入军营采风,在食堂为武警战士表演,与武警战士面对面交流;深入上海近郊农村,开展“寻党史感党恩”采风活动,深切感受上海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另外,委员会还积极为各社团寻找和建设相声创作、演出的基地,帮助他们先后与长宁区团委、武警九支队、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东展小学、小荧星艺术团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引导他们加入上海曲协青年志愿者队伍,担负起艺术服务工农兵、服务群众的责任。通过组织这些活动,一方面提升了演员素质,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将普及相声艺术的意识植入了年轻相声人的心中。
搭建优质演出舞台,提供实践机会。为了让青年相声演员有更多展示才艺,打磨作品的舞台,一年来,委员会组织各团队先后在同济大学举办了面向青年学生和青年相声爱好者的演出,武警九支队军营演出,与星期戏曲广播会携手在兰馨大戏院举办的海派相声专场以及与长宁区团委携手,面向青年白领和新上海务工者组织的义务演出,充分发挥相声艺术服务社会、引领风尚、寓教于乐的功能。2012年年初的《一笑十年少——2012京津沪相声大会》更是开到了相声大本营北京,并于年初三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在北方引起了轰动。如此多的演出机会和演出舞台,为上海的青年相声人提供了实践和交流切磋的机会,也增进了团队的凝聚力。
加大各类宣传力度,助推新人成才。推动上海相声创作和表演水平的整体提高,首先需要有大量演出实践的锻炼,其次则需要一些高水准的业内比赛的锤炼。相声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推荐各成员参加了全国多项专业赛事的评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其中品欢相声会馆的《满汉全席》获2010年的“长三角江浙沪笑星电视邀请赛”铜奖,《黎明之前》荣获2011年江南曲艺大赛铜奖,武警上海市总队政治部文工团武炳然创作的作品《警营“网”事》荣获2011年第六届《西岗杯》全国相声新人新作三等奖,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杭州分赛区的比赛中,武炳然再次入选“新人提名奖”。
“酒香还怕巷子深”,协会一方面通过参赛来扩大上海相声演员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则注重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广。截止目前,除接受上海、中央电视媒体的采访外,协会还联系《新民晚报》、《文汇报》、《采风》、《曲艺》、《曲艺网》等上海各大主流新闻媒体对海派相声进行了全面的宣传报道,让上海市民为相声实实在在的疯狂了一把。
纵观一年来,在上海曲协相声专业委员会的扶持下,相声在上海已基本克服了水土不服的毛病,正逐步打开上海相声发展的崭新局面。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目前上海相声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一是缺乏领军人物。尽管一些青年相声演员在社会上已小有名气,但是在艺术功力和个人魅力上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缺少精品力作。尽管各大相声社团陆续都有新段子出来,但是这些作品更多的是流行、时尚素材的堆砌。三是团队发展不均。在相声社团不断涌现的热闹情景背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相声人才匮乏,团队管理松散等问题制约着上海相声的整体发展。
北方相声的南迁之旅已经完成,但是要让它真正融入海派文化,成为上海市民不可或缺的文化需求,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还需要上海曲协相声专业委员会和各大相声社团的共同努力,还需要上海相关文化部门在行政资源和政策扶持上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