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比赛论坛为品牌走向把脉
2012年5月13日晚,随着颁奖晚会暨精品展演在上海大剧院隆重举行,“2012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比赛”圆满落下帷幕。作为推新人出新作的平台,本届比赛不仅多角度地展示了当前华东地区的专业舞蹈水平,而且有效促进了区域间舞蹈艺术的交流和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三场比赛的上座率高达95%,颁奖晚会更是盛况空前,社会效益和市场反响均超出预期,摆脱了舞蹈只是圈内人自娱自乐的桎梏。本届比赛还吸引了北京、吉林、重庆等华东地区以外省市舞蹈爱好者组团前来观摩、学习,使这项赛事成为舞蹈界的一个交流平台,也无疑成为舞蹈类节目回归“上海之春”的重头戏。
为了总结华东专业舞蹈比赛恢复举办三届来的得失,进一步明确比赛的目标和定位,5月14日,上海市舞蹈家协会组织召开2012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比赛论坛,邀请舞蹈界知名专家、学者一起为这一区域性舞蹈交流平台的未来走向把脉,为华东专业舞蹈品牌的发展进步出谋划策。会上,与会专家在肯定办赛成绩的同时指出,华东专业舞蹈比赛经过近几年的运作,虽已成功树立起品牌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但与大家理想中的舞蹈精品赛事还存在差距,还有一些问题亟待思考和研究。
其一,比赛的目标与定位。经过三届的运作,华东专业舞蹈比赛已不仅是一场舞蹈汇演,也不仅是专业交流的平台,还是一个区域性的舞蹈活动品牌,因此品牌的发展目标应作为当前深入研讨和统一思想的重要议题。基于以上共识,与会专家认为对于比赛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大赛的主承办单位应达成共识;对于品牌建设的目标,“纯洁高雅、包容开放、公平公正、传承发展”应是华东舞蹈品牌继续努力的方向。为了体现华东舞蹈比赛的历史积淀过程,大家还建议下届比赛用“届”而非“年”来冠名;“华东六省一市”的提法也显得不够开放包容,不如只取“华东”,为品牌的灵活发展提供更开放的空间。
其二,比赛的运行机制和评判规则。如何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华东各区域风格迥异的舞蹈?如何使评判结果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又能兼顾各地区的发展水平?针对赛事的运行机制和评判规则,与会专家提出,可以邀请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门类,甚至文学领域的专家来充实评委队伍,这不仅有利于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审视作品,而且使舞蹈创作趋于多元化;对于因区域风格不同而难以界定评判标准的问题,则不妨借鉴国际经验,在规则中多一些限制,避免完全由评委的个人审美好恶决定结果。另外,也有专家认为,从华东比赛与全国接轨的角度考虑,应该进行舞种或者奖项的分类,细化评判标准,并分设编导奖和表演奖,鼓励不同门类的创作成就,更好地与全国性舞蹈赛事对接。还有专家认为,从本届参赛作品来看,虽然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真正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不多,贴近生活、思想深刻的作品也有限,主承办单位应研究出一套更具导向性的评判规则,并真正体现于奖项设置和评奖的过程中,积极引领舞蹈界的价值观和舞蹈创作的方向。
其三,比赛的未来走向。与会专家认为,对于一个有艺术追求、有历史积淀的品牌赛事,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比赛的主张和标准应尽可能贴近当前的行业动态;在评判导向上,应坚持作品的人文气质和思想性并重,在保持多样性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展示作品的深度和力度,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引领观众的艺术感知,让观众获得美的视觉和精神享受,从而取得社会效应与市场效益的双赢。另外,还有专家建议,主办方应打破官方局限,吸引更多的民营、私人团体前来参赛,这样不仅能扩大赛事的影响力,而且舞者的经济效益也能得到相应改善。
在本届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比赛中,浙江省不仅摘得了唯一的评委会大奖,而且它的其他作品也都可圈可点。浙江舞蹈的崛起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人是艺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加强对舞蹈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为其提供合理的激励方式和充分的展示舞台,是繁荣舞蹈创作的根本,这也为华东地区今后的舞蹈发展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参照,为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比赛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