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特别报道 >> 正文
中外戏剧人倾情释放戏剧魅力 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论坛活动成亮点
2012年11月16日 11:14

  由中国文联、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剧协、上海市文联、上海市科教党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剧协共同承办的“魅力校园·青春飞扬”――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于10月26日晚落下帷幕,在为期9天的活动中,除来自各兄弟省市(包括台湾地区)以及俄罗斯的24台校园剧目在沪轮番上演外,由濮存昕、罗怀臻、王晓鹰、邹红、谷好好、卢昂等领衔的专家组,以及来自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戏剧专家,还深入校园传递戏剧人的声音,用各自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实践倾情释放戏剧魅力,丰富的艺术内涵及新颖的论坛形式深受广大师生的追捧,成为本届校园戏剧节的一大亮点。

   image

image

  濮存昕、邹红谈“剧社与大学生活”。10月19日下午,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首场校园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中国剧协副主席、北京人艺副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邹红以“剧社与大学生活”为主题,和大学生进行了交流。邹红说,中国的话剧诞生在校园,中国戏剧和中国校园有着深厚的渊源。校园中不仅走出了一大批戏剧从业者,还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而有艺术素养的戏剧观众。戏剧对学生的发展和成才起着积极的影响,参与学生剧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也可以启发学生的艺术思维,培养个人的组织能力、综合能力、口才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濮存昕认为,校园戏剧是非常美好的,虽然它呈现的面貌可能是幼稚的,但校园戏剧“需要幼稚,而且必须幼稚”,因此“校园戏剧和专业演出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太过成熟,就失去了校园戏剧应有的特色”。他希望大学生能“放下学究的架子,以对戏剧真诚的态度”多参加校园戏剧活动,在戏剧中寻找乐趣。濮存昕还在现场即兴朗诵了他在话剧《李白》中的台词,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了一把话剧的魅力。

image

  罗怀臻、谷好好论“戏曲与青年”。10月23日,校园戏剧节的第二个论坛在上海金融学院举行,学校师生聆听了中国剧协副主席、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和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谷好好关于“戏曲与青年”的精彩论述。罗怀臻首先列举了京剧、越剧的发展史,他说在座的同学可能觉得戏曲是老一辈人的爱好,但其实当年从事戏曲事业的是年轻人,戏曲的观众也是年轻人。他说,现在的戏曲和年轻人有距离,这一方面是随着影视、网络等传播方式的改变,使得人们不像以前那样沉下心来深度欣赏;另一方面,戏曲人也需要反思,现在的作品是不是没有像以前那样,贴近年轻人的所思所想。随后,他讲述了自己构思昆剧《一片桃花红》时,寻找与年轻人最熟悉的联接点的过程。而作为《一片桃花红》女主角的谷好好则回忆了这部戏的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并用影像资料让同学们欣赏演出的精彩片段。她说,《一片桃花红》在年轻观众获得极大的认同和支持,更让她感受到争取年轻观众是与戏曲的传承一样重要的事情。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昆曲赢得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这让她感到十分欣慰。在座同学也深刻体会到戏剧人对于戏剧坚守的不易。罗怀臻希望在座的同学能通过当天的讲座,能想到去搜索一下戏曲的相关介绍,而在其中又有一部分同学能去看一看戏曲的演出,在这一部分同学中还有一小部分能去剧场看一看,其中有几个人能因此爱上戏曲,那当日的论坛就非常圆满了。最后,罗怀臻以一句“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结束了当日的论坛,并以此勉励在座的大学生。

image

  王晓鹰、卢昂讲“话剧与青年”。10月26日,中国剧协副主席、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上海剧协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主讲的“话剧与青年”论坛在上海海事大学举行。面对台下大多没有参与或是观看过话剧的大学新生,两位嘉宾便以浅显易懂的介绍,来拉近学生与话剧的距离。王晓鹰说,就表演形式来说,相对于影视、小说等艺术形式,话剧最大的特点就是和观众进行直接交流,每一场演出都算得上是演员专门为本场观众所作的“独家表演”,每一场都是完整的、绝无重复的。卢昂讲了几则作品的故事梗概,并分析了这些话剧作品和其作者的关系。他总结道,话剧可以看作是一种对生活的感知和表达的方式,它更是能点燃我们想要表达欲望的火花。王晓鹰则继续补充说,话剧或者进一步地说是戏剧,间接扩大了我们的生活经历和对生命的感悟,我们无须亲身经历剧中的喜怒哀乐,但是一样能体验到这些情感,体验到生命带来的震撼力量。随后全体学生欣赏了王晓鹰指导的《撒勒姆的女巫》片段,真正的体会了一把话剧所带来心灵的震撼,雷鸣般的掌声响彻整个会堂。

  10月24日上午,在上戏新空间举行的“俄罗斯戏剧工作坊”同样引起了本市戏剧专业师生的关注。本届校园戏剧节外国祝贺节目《我们都是卡拉马佐兄弟》一剧的导演维克多·雷扎科夫阐述了导演构思以及语言艺术对塑造戏剧人物的重要性,并邀请剧中演员现场精彩演绎了他们对人物语言的把控能力,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俄罗斯戏剧的个性魅力。

  青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青年也是中国戏剧的未来。三场论坛、一次工作坊,讲述的不仅仅是戏剧人自己的故事,更是为广大高校学生打开了一扇戏剧的大门,使得更多的莘莘学子能通过此项活动,对戏剧,特别是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中国戏剧,有更多的了解、熟悉和喜爱。

来源:上海市文联联络处、上海剧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