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特别报道 >> 正文
《海上滑稽春秋》丛书研讨会在沪举行 海派滑稽的传承发展引发业界人士热议
2013年04月18日 13:15

  诞生于清末明初的上海滑稽,一直是海派文化的重要实践者,不仅在上海方言的保留和传承上发挥了平台作用,而且艺术地记录了众多逝去的老上海风情和失传的老上海民俗。然而,由于业界对上海滑稽的历史及所关联的上海民俗风情缺乏系统的梳理研究,致使其在理论上存在不少空白。为了滤清上海滑稽戏和独角戏的真实面貌,上海滑稽剧团、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联合编制出版了包括《远去的上海市声》、《上海滑稽前世今生》、《上海滑稽三大家》、《上海滑稽与上海闲话》四部著作的《海上滑稽春秋》丛书,为保护和传承上海文化遗产做了十分有益的工作。

  3月20日下午,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上海剧协、上海曲协共同主办“上海的声音”——《海上滑稽春秋》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专题研讨会,以丛书为引子对上海滑稽的传承与发展作深入探讨。

  理清海派滑稽源头。上海滑稽剧团团长凌梅芳说,丛书以上海滑稽的历史作为切入点,散点式地挖掘上海已经或者即将衰危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致,这不仅仅是一种怀旧,更是对健康的民俗风情的一种传承和弘扬。滑稽表演艺术家童双春说,丛书是他从事滑稽事业近半个世纪以来所见过最系统、最完整、最全面、最详实的资料丛书,它既是一部理论研究书,又是一部学术探讨书,更是一部史料参考丛书。上海曲协主席王汝刚认为,丛书的出版对于上海滑稽界,特别对研究传播海派文化是一种福音。他建议,应对近代的滑稽艺术大师继续作深入研究,发挥大师对滑稽艺术发展的独特作用。

  有待加强理论建设。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沈鸿鑫直言,滑稽戏作为当下还在舞台上生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研究其历史,还须进一步研究它的艺术发展规律,然而《海派滑稽》丛书的资料性明显重于理论性。评弹理论家吴宗锡也强调,滑稽作为海派文化宝贵财富中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挖掘,因为滑稽艺术的发展太需要理论的支撑了。上影集团副总裁、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吴孝明指出,研究总结滑稽艺术,要树立系统、辩证、发展的思维,同时应明确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保护传承任重道远。业界人士冯忠文说,丛书不仅锁定滑稽戏理论体系的基础,更为关键的是对海派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电视导演汪灏坦言,上海的本土文化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希望上海滑稽界以丛书为起点,在拯救上海本土文化方面有所作为。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周锡山也呼吁,新一代滑稽研究者要与时俱进地重视滑稽戏的保护传承工作,并希望在培养滑稽青年演员队伍上加大力度。滑稽戏编剧周艺凯强调,要振兴滑稽必须先了解老祖宗留下了哪些财富,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谈发展。非遗保护中心专家徐维新指出,滑稽是一个流动的民俗博物馆,很多消逝的东西可以从滑稽戏中找到。针对目前上海话的传承与保护上存在的乱象,他认为应发挥好上海滑稽作为上海话最好载体的作用。

  发挥文联协会作用。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宋妍指出,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海纳百川是这座城市的特质,每一条川都显得弥足珍贵,尤其是一些原始的、原生态的、具有“源头”价值的文化生态尤为珍贵。她说,文联是文艺家的联合会,在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工作中责无旁贷。她希望文联各协会能在主席团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各种专业话题的研讨凝聚理论家、评论家队伍,在传承保护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海派文化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海派艺术离不开滑稽,上海这座城市更离不开滑稽。作为丛书的主编,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著名滑稽演员钱程表示,丛书的出版绝对不会是一个终点,上海滑稽界会继续收集资料、积累经验,努力将有关的理论知识做进一步的完善。

 

来源:上海剧协、上海曲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