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魔术是中国魔术的一脉,其诞生不仅把中国魔术带进了现代艺术舞台,而且对中国现代魔术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开创了中国魔术的新纪元。海派魔术发展已逾百年,曾在上世纪经历过几次大的发展,然而新世纪以来,上海的魔术发展势头明显不及北京和广东,近几年也被浙江、安徽赶超,海派魔术的发展面临不小的困境。3月28日,上海杂协和文学院以《一壶魔术半世功·周良铁》新书首发为契机,举行了一场名为“海派魔术的传承与发展”理论研讨会,就海派魔术的形成、特点及未来的发展作了初步探讨。
海派魔术的形成与发展。海派魔术莫派传承人、著名魔术师周良铁认为,海派杂技的概念是80年代初第二届全国杂技金狮奖在上海举办期间,针对当时南派杂技和北派杂技的派系争议,以上海杂技团原团长王峰为首的领导班子提出的。自此,与上海有关的杂技、魔术纷纷举起海派的旗帜,用作品诠释着其内涵与外延。长期专攻魔术历史研究的著名魔术师傅腾龙则认为,海派魔术来自四方,经本土魔术师吸收、消化和改造后又通过交流撒向四方的魔术派别,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76-1949年,大量外国魔术的涌入将现代魔术带入中国的同时,催生了上海地区一大批魔术大家的涌现。第二阶段是1949-1979年,创作了一批与政治相关的专题魔术,很好地将魔术与艺术结合,摆脱了以往魔术的演出形式。第三个阶段是1979年至今,海派魔术再次繁荣,一批具有清新气息、艺术和技术俱佳的优秀节目不断涌现。
海派魔术的艺术特点。魔术师傅腾龙指出,海派魔术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个艺术特点。一是具有海纳百川的精神,风格常新;二是各门派魔术百花齐放、五彩缤纷;三是注重音乐、舞美等艺术包装,道具制作精良;四是基础扎实、业余队伍强大。作为《一壶魔术半世功·周良铁》的作者和一名魔术看客,陆林森认为海派魔术是中国魔术的一脉,与北方魔术相比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舞台空间更大,更华丽,舞台表演更大方、典雅,而且两者都具有浓郁的上海特点、上海风格和上海痕迹;二是海派魔术属于大众艺术,走的是一条本土化的平民路线,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海派魔术是海派文化的一叶,其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西贯通的特性,不仅显示了海派文化的艺术胸襟,而且也反映了海派文化的精、气、神。
海派魔术概念已随时代发展而改变。上海大学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蓝凡认为,与其他表演艺术相比较而言,魔术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喜剧的形态。解放前海派魔术表演中的噱头、中国魔术中的滑稽和外国魔术中的幽默是不一样的分寸、不一样的表现形态。二是道具性。魔术是依靠道具和人体相结合产生的效果,也就是道具的记忆。三是表演的随意性,即表演场地和场合的随意性,也就更加平民化。四是奇观效果。向电影、电视、舞蹈等艺术样式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表现为多种艺术的融合。蓝凡强调,海派魔术要成为地域性的流派,要成为表演上的一种学派,一定要在这四个方面形成上海地域性的特点,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因为改革开放以后,只要是沿海城市都具备了这些特点。
魔术的发展应不断挑战想象力的极限。著名舞剧编导舒巧以杂技、魔术忠实观众的身份指出,杂技是对人的身体技能的极限挑战,而魔术则是对人的想象力的极限挑战。舒巧指出,上海的魔术节目不如杂技节目丰富,如何不断挑战想象力的极限是关键。中国有很多神话传说,魔术界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这一宝藏,进一步开拓自身的想象力,进而创作出能让观众想像力腾空的节目。
研讨会上,蓝凡教授还特别指出,在所有的艺术样式中只有魔术的理论不成系统,而从哲学、美学和文艺的基本理论出发,对魔术的基本特性和艺术逻辑展开的讨论也非常欠缺。与会艺术家们也认为,当前魔术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杂技,海派魔术的海派特征也愈加模糊,与魔术理论的严重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大家呼吁,有关部门能对魔术理论体系、魔术学科的建设予以重视,为海派魔术乃至中国魔术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