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特别报道 >> 正文
郑克鲁漫谈法国文学与翻译受读者欢迎 译协沙龙活动为译家和读者搭建交流平台
2013年04月26日 11:38

  3月30日下午,上海翻译家协会与长宁区图书馆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四期“上海译家谈:译家——读者沙龙”活动在长宁区图书馆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原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资深翻译家郑克鲁教授与广大读者进行了一次“浪漫与激情之间”的法国文学与翻译漫谈。在历时三个小时的讲座中,郑克鲁教授分享了他多年从事法国文学作品翻译的心得体会,为现场读者梳理了近现代法语经典文学的脉络,分析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利弊,受到现场读者的一致好评。

  译书要求译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凭借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的代表作《第二性》全译本,郑克鲁教授于2012年荣获了傅雷翻译出版奖。谈到翻译《第二性》的感受,郑克鲁教授表示,《第二性》包括了广博的知识:哲学、生物学、生理学、人类学、精神分析、医学、社会学、历史、文学、文学批评等等,显示了波伏瓦丰富的学识。他坦言,翻译《第二性》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种经历在以前翻译文学作品时从未有过,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使自己更加明白作为翻译者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胜任翻译工作。他说,译书的过程是一种享受的过程,译完一本书便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使命。

  只为读者翻译第一流的作品。谈到选择翻译作品的标准,郑克鲁教授表示,从事翻译工作以来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没译过的作品上,但由于主要从事法国文学研究,专攻文学翻译的时间相对有限,后来就以翻译第一流作品为主。谈及具体的翻译过程,郑克鲁教授认为,严复的“信、达、雅”是衡量译本的标准。在具体操作上,翻译文学作品,要在“信、达”的前提下考虑译作的“美”;翻译理论著作,准确理解原文则更为重要;翻译诗歌,要在中文诗歌和法文诗歌的押韵方式中找到平衡点,才能体现诗歌的妙处。在漫长的翻译生涯里,郑克鲁教授翻译过《茶花女》、《悲惨世界》、《基督山恩仇记》等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经典著作,同时也翻译了“不热门”的《蒂博一家》、《康素爱萝》等作品,其中《第二性》因为读者还原了一个原汁原味的波伏瓦,荣获了傅雷翻译出版奖

  文学的想象永远大于影像画面。在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收获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效和最佳化妆三项大奖的新版《悲惨世界》日前已登陆国内影院,观众反应褒贬不一。作为小说《悲惨世界》中文译者之一的郑克鲁教授认为,电影与原著小说总体相符,基本反映了原著的内在精神。谈及影片与原著小说的不同之处,郑克鲁教授认为“动”得都有一定道理,有些改动甚至比小说更加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的层次,但是在雨果浪漫主义情感的表现上有所欠缺。另外,以音乐剧形式呈现剧情的方式则损失了原著的一些精华和特色。他认为,文学的想象永远大于影像画面,想要完整领会原著的精神,还是要阅读文学作品,这也是翻译者的使命所在。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我生活中有一片荒漠和寂静。那是一片旷野,我忙碌的日子在那里获得了光线和空气。”对郑克鲁教授来说,翻译工作就是他生活中的旷野,荒漠而寂静,但是他却义无返顾地辛勤耕耘,乐此不疲。

  

来源:上海译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