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特别报道 >> 正文
弘扬田汉艺术精神 引导当代戏剧实践 纪念田汉诞辰115周年戏剧论坛在沪举行
2013年05月07日 13:04

  今年是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剧作家、诗人、国歌歌词作者田汉诞辰115周年。为纪念田汉为中国戏剧事业作出的贡献,总结、继承、弘扬田汉的艺术精神,繁荣发展当代戏剧事业,4月22日,市文联与中国田汉研究会、上海戏剧学院、杨浦区委宣传部等单位在沪联合举办了纪念田汉诞辰115周年系列活动·田汉戏剧论坛,邀请了北京、吉林、河南、江苏、福建、上海等地的现当代戏剧研究专家、田汉研究专家约五十人,围绕田汉艺术思想研究、历史地位评价、田汉艺术精神的当代价值、当代戏剧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等话题展开研讨。整个论坛既有理论阐发、文化思辨,又有观点碰撞、讨论争辩。

  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宋妍指出,田汉的艺术精神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更有着极大的当代启示意义。面对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当代文艺工作者需要厘清纷纭芜杂的社会生相,抓住体现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本质主流,把握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艺术导向,为人民群众奉献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真善美的文化食粮。这一切,都可以从田汉的艺术精神中得到很好的学习和借鉴。

  使命意识和文化担当。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作为中国现当代文艺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田汉身上凝聚着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强烈社会使命感和文化担当意识。田汉虽然追求艺术至上,推崇完美精神,但他更是牢记中华民族面临的忧患与未来的奋起,并全身心地投入到现实主义创作和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洪流中去。毛时安等专家认为,田汉的艺术追求昭示我们,作家艺术家的作品要想赢得大众、获得永生,必定既要有对人性的深入挖掘,更要有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命运的热忱关怀与深刻认识,并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

  自由精神和包容精神。南京大学教授陆炜认为,田汉在他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始终有着强烈的自由精神,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风光还是寂寞,他以真诚不变的精神和心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艺术。正是由于对艺术怀有的赤诚之心,田汉和他的朋友们的苦干便成为一种真正的自由,因此能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丁罗男认为,田汉的艺术精神是一种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精神。他的戏剧创作把“五四”后确立的中国现实主义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很好地包容在了一起;而在田汉的艺术人格中,同样有着一种“和而不同”的气场,因此他的周围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戏剧人聚拢过来,他们把田汉当成旗帜、当成精神上的领袖、当成一个文化的坐标。

  民本精神和为民服务。中国田汉研究会副秘书长郭超认为,田汉具有强烈的民本精神,这种精神是从人民的生活中产生的,是从田汉对人民的热爱中产生的,其表现形式就是为民代言、为民请命。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平认为,田汉“还戏于民”的精神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学习。他说,田汉创办南国社,既不靠政府的支持,也不靠资本家的资助,而是亲自带着一群学生苦干实干,所有运作经费都是他当教授的工资和写作的稿费。刘平认为,如今民营剧团发展很快,这与田汉倡导的“还戏于民”、“戏剧是民众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

  历史认识和科学分析。厦门大学教授陈世雄从戏改的角度谈了田汉对中国当代戏剧的贡献。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李伟认为,目前部分学者对“戏改”的成就提出质疑,其中不少是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和戏剧发展规律的。毛时安提出,当下少数戏剧史研究者往往以先验结论来代替科学分析,对“戏改”的功过缺乏客观、系统的研究。他呼吁包括戏剧界在内的整个文化艺术界,对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具有深度的理性探讨,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除误解,达成共识。

  直面问题和改善环境。荣广润、胡申生、姚金成、蓝凡、万素、杨剑龙、郭翠君、邹平等专家学者纷纷结合田汉的艺术精神,对当下戏剧创作现象、理论思潮作了分析。他们指出当下戏剧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片面追求技术和制作而忽略思想价值、一味追求评奖而脱离人民需求等等。他们认为,对这些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出现在戏剧领域中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而是要结合历史的教训和前辈的经验,拿出切实有效的理念和举措,不断改善戏剧人的“心态环境”和戏剧界的“生态环境”。

  本次论坛对田汉的艺术精神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和总结,对当代戏剧发展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评析,对戏剧人的责任和使命给予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判断,为戏剧事业的开拓和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来源:上海剧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