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佳年华”系列展示活动是上海市委宣传部人才培养重点项目之一,旨在为优秀青年演艺人才在上海成名成家提供平台和服务,打造上海文艺领军人才队伍。前三届的“粉墨佳年华”已先后为32名扎根上海、影响全国的拔尖文艺人才举办专场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时隔3年,第四届“粉墨佳年华”重装上阵,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为入围的8位“粉墨之星”举办了6台专场演出,集中展示了当下上海文艺新人的才华与青春,进一步推动了项目整体社会效应的提升。
严格遴选,有序组织。2013年度的“粉墨佳年华”项目共收到14家单位的15个专场申报材料,涉及戏剧、曲艺、声乐、舞蹈、器乐、创作等专业。在4月10日召开的方案评审会上,各申报者及项目负责人分别阐述、介绍了各自专场的方案及创意特色,来自各专业领域的专家们对各申报者及其专场进行了综合评价,也对各申报者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最终,上海京剧院青年老生演员蓝天、青衣兼刀马旦演员高红梅,上海越剧院尹派小生齐春雷,上海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员李沛,上海民族乐团青年琵琶演奏员汤晓风,上海昆剧团青年闺门旦演员罗晨雪,上海芭蕾舞团青年演员项洁艳、张文君等8位申报者的6个专场脱颖而出。为了有效践行项目“出作品、推新人”的宗旨,针对入围演员及其专场情况,艺联积极联系协调各方关系,并统筹制定出宣传和演出计划,推动了展演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整合资源,齐力推新。此次入围的8位新人,分别涉及戏曲专业的京剧、昆剧、越剧,音乐专业的小提琴、琵琶,舞蹈专业的芭蕾,为了展现每一位新秀的特色,艺联积极整合资源,与麒麟文化中心共同策划制作了总体形象片、宣传片及个人宣传短片,并借助频道资源在《粉墨春秋》栏目为入围新人录制了访谈,在《戏剧大舞台》栏目制作了一期特辑。此外,本届展演还加大了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投放力度,联系了不同受众的媒体对入围演员分别进行专访,从学艺经历、成长特点以及专业特色上整体展示每一位新人的青春风采。其中,《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天天新报》、《申江服务导报》相继对展演进行报道,《青年报》、《上海壹周》、《上海戏剧》分别刊登了“粉墨之星”的专访,“上海发布”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网微博全程关注推送了“粉墨佳年华”的进程并进行了“粉墨之星”微访谈,“东方网”开辟了专题页面,全面报道展演的相关动态。
回归初衷,共谋发展。7月24日下午,艺联联手市文联理论研究室和《新民周刊》杂志社举办“粉墨佳年华”讨论沙龙,广泛听取各方面对项目运筹、实施以及品牌继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四届“粉墨佳年华”推出的“粉墨之星”横跨戏剧、曲艺、音乐、舞蹈专业,大家提出要着手思考如何盘活历届“粉墨之星”的创作才能,建议为不同艺术门类的交流学习提供平台,充分激发青年文艺人才的创作激情,以跨专业的创作方式打造“粉墨佳年华”独有的演出作品,在“推新人”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出作品”。大家还提出,要在进一步增强“粉墨之星”的含金量和知名度,提升“粉墨佳年华”的品牌效应和平台影响力的同时,密切跟进历届“粉墨之星”的后续发展,帮助他们提升自身形象,提供文艺创作机会,提升他们作为文艺新人的社会责任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青年艺术人才的脱颖而出与他们经年累月的不懈追求和刻苦磨练密不可分。当他们在艺术上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助推他们在艺术道路上更快成长,成为艺术传承链上的一颗亮丽“新星”,并以“恒星”的姿态常亮常在,这就是“粉墨佳年华”评选展演活动一直在做,也是继续努力要做得更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