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特别报道 >> 正文
百姓登台传递正能量 创新举措弘扬中国梦
2013年10月16日 11:08

——市文联艺术促进中心成功创排多媒体小剧场话剧《红润·追梦的人》
image
抗美援朝战场上,因为前线战事紧张,朱锦翔和鹿鸣坤这对恋人只能通过书信彼此倾诉思念、鼓舞对方。

image
杨慧敏欲担起试织新产品重任,厂长为照顾杨家实际困难,决定另找他人。

image
一场特殊的婚礼,成为了几代追梦人的大聚会。大家留下了一张追梦人的全家福。

    近日,由上海市文联艺术促进中心和浦东新区上钢社区联手创排的多媒体小剧场话剧《红润·追梦的人》已成功上演多场,受到了市、区各级领导和主流媒体的普遍关注与高度好评。这是市文联艺术促进中心继2009年为上钢社区打造大型原生态情境剧《家园·印象上钢》并于上海世博开幕期间在园区内宝钢大舞台成功上演、连续三年在全市范围内改编巡演了50余场之后的又一出群文精品舞台剧作。早在2002年即在上钢社区成立“上海市文联文艺创作基地”的市文联艺术促进中心,多年来通过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团队辅导等多种样式,逐步从“送文化”过渡到“种文化”,在为社区文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这出小话剧的联手创排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是一出有着特殊“编剧”的话剧,所有故事都源自浦东上钢社区的真人真事。故事的原型,就在我们身边,可亲可信可敬;这是一出有着特殊“演员”的小戏,每位表演者都只是社区里普普通通的居民。他们的表演,也许尚显稚嫩,却因真实而感人。本次创排的多媒体小剧场话剧《红润·追梦的人》,作为基层开展中国梦主题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的一大创新举措,贴近市民生活,注重创意创新,以四代“追梦人”的真实故事生动再现了中国梦的代代传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成为了社区群众津津乐道的一道丰盛的精神食粮。

image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麟,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邓捷、市文联局级巡视员迟志刚等领导亲切慰问参演社区演员。

    9月4日下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燕爽,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邓捷、市文联局级巡视员迟志刚等众多市、区领导集聚上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厅,与370多位社区劳模、两弹一星功臣、志愿军老战士及居民等一起观看了多媒体小剧场话剧《红润·追梦的人》的正式首演。随着剧情的层层推进,现场观众也仿佛走进了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一个多小时的演出时间,没有人提前离席,不少领导和观众都被这些身边人的真实事迹和社区演员的忘我表演所打动。演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解放日报》、《文汇报》等主流媒体均于9月5日在头版刊发了大篇幅的综合报道。9月28日及30日,在市、区各级领导的大力关爱和精心指导下,修改后的多媒体小剧场话剧《追梦的人》更具真实性、可看性和教育性,在浦东新区文化指导中心惠南分中心和浦东图书馆的小剧场又相继上演,并藉此拉开了该剧在全市进行巡演的序幕。

  题材创新紧扣中国梦主脉络。2013年4月下旬,浦东新区上钢社区萌生了将社区红色群体的演讲内容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呈现的设想,旨在用文化的力量教育感召社区的群众、用红色精神坚定广大党员的忠诚和信仰,达成凝聚共识、激励人心的效果。为此,市文联艺术促进中心在具体策划过程中,贴合时代脉络提出了独到见解:紧扣2012年党中央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主题——因为中国梦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全新的期盼,更是汇聚了几代风华儿女的夙愿。而上钢社区不同红色群体的先进事迹,不正是新中国追梦人永不止步的真实写照、不正是同心共筑中国梦至为宝贵的成长记录吗?他们所留下的抗美援朝精神、劳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志愿者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不也正是当代最为生动的现实教材吗?

  双方一拍即合,艺术促进中心很快拿出了创作方案:以多媒体小话剧的形式,将这些红色群体的真人真事搬上舞台,并由社区居民来演绎,让观众得以走进几代追梦人的故事、感受他们追梦的历程和情怀。创作方案得到了上钢社区的高度赞同,在对剧名《追梦的人》达成了一致共识的基础上,双方很快便组成了创作团队深入上钢社区体验生活并多次组织几大红色群体的座谈会,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创作过程。

  剧情取材于身边人的真实事。双方再度携手开始了联合创作,这些社区红色群体的故事,令和他们曾有过多次接触的市文联艺术促进中心主创团队的成员们依然震撼和感动不已。这些有血有肉、充满了真情实感、至今仍然活在身边的志愿军老战士、两弹一星功臣和劳动模范的人物原型,这些不同时代的先锋楷模极为生动翔实、鲜活典型的真实事迹,不仅是对主创团队一次次的灵魂洗礼,更让大家创作激情高涨。五一节刚过,第一稿剧本便已在节日的短短数天内出稿。为了更好地在舞台上原汁原味地呈现,主创团队更是抓紧时间数度改编,力求以点带面、以情动人。多媒体小剧场话剧《红润·追梦的人》以一个老记者的采访回忆为主线索展开,全剧分为四幕:以50年代初志愿军老战士朱锦翔为原型的一幕,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段绵延了半个世纪的不了情缘和承诺;以50年代末劳模杨慧敏为原型的二幕,演绎的是为了参加新产品试织而不惜将亲身孩子寄养的感人事迹;以60年代两弹一星功臣陶瑞滨为原型的三幕,告诉大家一个发生在跨越强国门槛的无声战场上千米艰险的珍藏回忆;以雷锋驿站志愿服务团队为原型的第四幕,则在一场特殊的婚礼上将志愿者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一一娓娓道来。全剧一气呵成、撼人心魄,并将梦想的精神和力量与梦想的传承和延续有机融合在了一起。

  演员均来自社区的普通群众。多媒体小剧场话剧《红润·追梦的人》所有演员都来自于上钢社区:居委干部、普通居民、外地来沪定居的“新上钢人”,几乎都是从未演过话剧的“门外汉”。因为工作时间的关系,剧中的多个角色还换过好几位演员。市文联艺术促进中心为此专门配备了资深导演,不仅要精心排戏,还要从专业角度对社区演员进行辅导。排练中所遇到的难题是专业剧组所无法想象的:有的社区演员从未上过舞台,连基本的走路都会动作变形,举手投足更是显得极不自然,这就需要一个个动作进行矫正;社区演员的台词普遍不行,就得从发音、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一句一句甚至逐字逐字的教。而上钢街道也是积极配合,不仅腾出排练场地以保证排练的正常进行、加班加点做好各类配套服务工作,更是先后组织了多次恳谈会,邀请剧中的原型人物给演员讲故事,让他们对表演内容有直观的认识。社区演员们也充分发扬了奉献精神,一招一式、认认真真的从头学起,回了家也是刻苦的埋头练习、背台词。有的社区演员对实在弄不明白的问题,还专程上门个别拜访原型,以体验当时的真实状态。

  在全剧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一个月时间里,这出戏就被搬上了舞台:6月28日,多媒体小剧场话剧《红润·追梦的人》在上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厅进行了2场试演,效果出人意料的好:气势磅礴的多媒体画面,真实细腻的音响系统,逼真还原的舞美场景,台上社区演员自如的入戏表演,原型真实故事的感人肺腑,都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情到深处,每场演出都会有很多观众流下热泪,为剧中原型的事迹和精神所深深感染。首场试演时,剧中原型悉数出席,激动之余纷纷对自己的故事能被搬上舞台表示了感谢。而社区观众们更是连呼意想不到:“这些原型,他们可能就在街头巷尾、在菜市场和我们擦肩而过,也有可能就是平时再熟悉不过的爷爷奶奶、再平常不过的左邻右舍,不看这个话剧,我们都不知道身边还有着这么多的平民英雄。现在,这出小话剧让我们了解了他们,他们也成为了我们心中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就连参演的社区演员也让居民们颇感自豪——每个演员出场时,都会引起台下观众的指指点点,并屡屡被夸赞“哪能演得介像啦,真想勿到伊拉可以演得介好!”

  弘扬正能量激励中国梦。用居民的身边人演绎社区身边人的真实事、用我们的梦诠释中国梦、用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弘扬中国梦,多媒体小剧场话剧《红润·追梦的人》充分发挥了社区群众在中国梦主题宣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顺应了“同心共筑中国梦”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形势。

  身边人的真实事,感动你我、催人泪下;追梦人的情怀,燃烧激情、让人奋进——该剧在获得普遍关注和高度好评的同时,也成为了广大党员胸怀理想、践行誓言的鲜活教材,并激发了广大观众向红色前辈学习、为建设美丽上海贡献力量和智慧的豪情。目前,《追梦的人》正在紧张地制定后续演出行程,即将在全市展开密集的巡演,以此回眸光辉历程、展示追梦情怀、传承红色精神并大力配合“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激励广大市民像剧中原型人物一样,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实干圆梦,为实现上海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

来源:上海市文联艺术促进中心 上海敦煌国际文化艺术公司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