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交流,深入思考,把握机遇,担当使命——由中国剧协、上海市文联、静安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剧协研究室、上海剧协、静安区文化局承办的“当代中国戏剧现状与发展论坛”于3月21日上午在沪举行。
作为中国剧协七届三次理事会的主题论坛,论坛就人才培养、剧目创作对院团和剧种发展的重要作用,市场环境下戏剧艺术的文化意义与商业价值的关系,及戏剧艺术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作为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百余位中国剧协理事及上海戏剧院团代表参加了研讨。
中国剧协主席、上海剧协主席尚长荣,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妍,中国剧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刘卫红,中国剧协副秘书长周光、崔伟,以及中国剧协主席团相关成员全程参加。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八字谈起,尚长荣引申论及“本固邦宁,民为邦本”,指出“咱们这一行就是要在舞台上潜移默化地去渗透中华民族的正义正气、忠孝节义、真善美,鞭打丑恶”,更应“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而耻智之不博”,激励大家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一、戏剧与市场:艺术价值VS高票价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在发言中谈及“三个思考”:一是回归戏剧本体,增强话剧的文学性。他认为当下的话剧忽视了文学基础和文学价值;二是演出市场回归理性。“今天的票价居高不下,政府、社会、剧团都有责任,政府要扶持,社会要正确地引导。”他呼吁:“我们需要市场,但不能迎合市场,更不能破坏市场。”三是讲好中国故事,走向国际。他引用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报告中所谈到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指出话剧的责任是要讲好中国故事、走向国际。上海剧协副主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绍林用“鲶鱼效应”表达了对竞争效应的积极肯定。他介绍话剧中心以“主流经典、上海人文、创新实验、中外交流”为剧目品牌,以项目管理、制作人制为战术,以剧场经营控制和内容控制为基础,逐步推进话剧的业务拓展。但其中也不乏对现行经济政策的妥协。全球的戏剧行业均定位在非盈利,而话剧中心转企后须定位于企业、商业化,这显然与戏剧行业的创意产业属性及精神价值传播功能相悖。
二、传承与发展:出人、出戏、出效益
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川剧院院长、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介绍道,他们不仅在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做了些探索,在人才建设和新剧目创演上也做了极大努力,如为川剧的新人和新戏推出魏明伦的《中国公主杜兰朵》;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也颇具亮点,如和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合作现代版的新歌剧,希望通过对艺术方式的探索,使中国文化进入美国的主流。
对于业界关注的“杭越现象”,杭州越剧院院长侯军理出三个特点——出人:机制合理、政策优厚、德艺并重;出戏:定位准确、兼融并蓄、主动出击;出效益:认清形势、面向观众、措施灵活。2005年以来,全院共创排30多部大戏,用两条腿走路(优秀传统剧目走农村、优秀经典剧目走城市及国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近些年演出场次均在300场左右,演出收入直线上升,2013年已达575万余元。
三、戏剧与区域:提升文化民生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文化艺术如何找到定位与突破?来自上海、深圳、香港的代表分别作了典型案例介绍。静安区文化局局长张爱华谈到,他们以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剧院为目标,重点对“本区有什么资源、政府在中间起什么作用以及资源集聚后能产生哪些聚变”等问题进行思考,并最终选择现代戏剧谷与爵士音乐节,培育出了文化品牌。上海现代戏剧谷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勇则从戏剧谷“还戏于民”的运作谈起,介绍其注重品牌化、市场化、专业化,以资助、扶持、孵化等方式,以演出季的作品展演、导演工作室、年度戏剧评奖、戏剧推广等为抓手,集结名导佳作,有效推进了专业戏剧生态的构成。以此为平台,戏剧谷不仅资助了280多台剧目的成功演出,更是推出了市民剧场和市民戏剧作品,促成广大市民参与共享。
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马林海,介绍该区将原来文化体育局下属的文化场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剥离出来,成立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专门办文化和体育等活动,以及固定的扶持资金对剧场实行剧场低租和票价补贴等举措,奠定了较扎实的基层戏剧创作和演出的群众基础。深圳罗湖区文化馆编导和深圳小品艺术团团长邸叙然则介绍了《军哥剧说》系列作品的创作情况。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高级研究主任张薇结合文化区中戏曲中心的建设情况,介绍该中心作为西九17个艺术场地中第一个开工的场馆,定位于世界级戏曲艺术设施,将是香港第一座集戏曲演出、创作、交流、研究、培训、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场馆。
季国平总结道:“走市场绝不是指望戏剧这个行业去挣钱。这个市场的概念是观众。”他指出,最核心的任务是我们戏曲人自己怎么创作出好戏,把观众吸引过来。
共商戏剧发展大计,推动中国戏剧繁荣发展,本次论坛彰显了戏剧使命与文化建设的价值与影响力。正如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妍所言:“以戏剧为推动力的一种新型的文化发展模式,使得原本作为专业文化样式的戏剧承载起不可忽视的社会使命,在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区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