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特别报道 >> 正文
岁月难忘文化坚守纪念杜宣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召开
2014年05月27日 09:25

  4月28日正值杜宣同志诞辰100周年,上海市文联、上海市作协、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市剧协、鲁迅纪念馆、中国左联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文学报》等联合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内容包括“杜宣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杜宣作品朗读会”、“难忘岁月——杜宣生平回顾展”,《杜宣纪念集》同时首发。

  中共上海市宣传部副部长陈东,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宋妍,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汪澜,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邓晓贤,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上海市剧协常务副主席杨绍林以及杜宣同志的生前好友、相关单位领导、学术界专家学者等120余人出席了纪念座谈会。中国剧协主席、上海剧协主席尚长荣发来贺信。大家围绕杜宣同志在文学、政治、出版等各方面事业的成就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生彰显精神品质与人文情怀。杜宣为我国的进步戏剧、党的文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热爱祖国、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陈东引用杜老90岁时所说“我写作才华有限,但我写作时还怀着深情”之语,指出“怀着深情”正是一代知识分子、艺术家最好的精神写照。她说,“缅怀这位革命老人、文化老人、革命前辈,从他身上吸取有益于提升自己的时代养料,更好地有所担当,追逐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文化责任,来弘扬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伟大祖国的复兴而努力,这就是我们举办杜宣同志100周年纪念的意义所在。”宋妍提到杜宣不平凡的一生,始终贯穿着他特有的精神品质和人文情怀,这都需要后来人好好继承。

  杜老代表作之一《沧海还珠》是97香港回归、杜老84岁时的激情之作,正如著名越剧艺术家袁雪芬所说,“杜宣的作品,充满了对祖国和人民深情的爱。今天我们就是要发扬这种为人民鼓与呼的精神。”

  始终坚定文学理念,坚守文化灵魂。杜老一生笔耕不辍,无论创作还是办报、办刊,都怀着一种坚定的文学理念:用文学来滋润民族的心灵、提高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汪澜表示,杜老的作品题材重大、气势雄健,具有波澜壮阔的史诗气质,在戏剧界、文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郦国义称杜宣为“上海的文化大家”,认为他对于我们发扬上海的城市文化精神将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精神宝库。杨绍林则通过杜老的戏剧作品仍在今天演出,说明在走向文化多元、开放的当下,仍然需要杜老那样对文化灵魂、精神的坚守。

  多方致力、无私奉献的风范影响深远。杜老不仅是革命家和剧作家、散文家,还是热心国际文化交流的外交家。与会多位人士深情讲述难忘岁月中的历历往事,95岁高龄的史学名家蒋星煜也专门撰写回忆文章。邓晓贤谈到,杜老的精神激励着大家继续致力于拓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以“大文化”为桥梁和纽带,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开辟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原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凌月麟谈到杜老创办左翼文学杂志,以及杜老为鲁迅公园的命名、上海鲁迅纪念馆的重建多有提议,乃至创设朝华文库,捐献个人藏书和实物等,为文库和纪念馆的丰富积累做出巨大贡献,对当前的文化工程建设也富有启迪意义。

  杜宣原名桂苍凌,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散文家、国际文学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剧协顾问、上海市剧协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对外文协副会长等职。主要作品有话剧《无名英雄》、《沧海还珠》,电影《长虹号起义》,散文集《桂叶草堂漫笔》,诗集《桂叶草堂诗钞》等。

来源:上海剧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