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特别报道 >> 正文
创新文化品牌 整合文化资源 服务区域群众 闵行区文联精心培育"百花齐放红五月"文化品牌
2014年07月01日 14:46

  作为闵行区委、区政府团结凝聚全区文化界的桥梁和纽带,闵行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自2012年10月成立以来,精心培育了“百花齐放红五月”系列活动,进一步凝聚和团结闵行区广大文艺工作者,弘扬社会主义文艺价值理念,不断推出新人新作。该活动在逐年发展中,已成长为“金秋闵行·市民文化节”系列之后的又一区域文化品牌。

  强化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活动开展。“百花齐放红五月”系列活动始终贯彻社会主义文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并与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机结合。2014年的“红五月”以“延安情·中国梦”为主题,由著名作曲家黄准的《向前进!向前进!延安鲁艺把我带进音乐世界》讲座拉开活动序幕。早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如今已89岁高龄的黄准为信仰和为民族坚持斗争的铮铮铁骨,以及他对音乐艺术的孜孜追求,深深震撼和感染了闵行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群众。

  之后,“宝塔巍巍延水长”美术作品展、“延安改变了中国”文化讲座等主题活动,也在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市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观众参加“红五月”相关活动后表示,当听到红色娘子军的乐曲,当看到反映延安的绘画,一股爱国激情就从心底喷涌而出,久久不能释怀。

  注重原创,立足挖掘闵行本土元素开展文艺创作。闵行区文联围绕繁荣文艺创作和推新人推新作,于2013年“红五月”期间,创办《四季》季刊,由闵行区委宣传部主管、闵行区文联主办。该刊以闵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多元表达为办刊理念,为闵行文艺界搭建起一个创作展示的公共平台。2014年的“红五月”,则重在各类原创作品展示活动。如区作协举办“五月的诗情·多媒体原创诗歌朗诵会”,区音协举办“走向复兴·闵行民族乐团创作作品专场音乐会”,区民协举办“乡韵织梦·闵行区民间美术展”等。
  同时,区文联十分注重在文艺创作中挖掘闵行本土元素,引导全区文艺工作者将目光瞄准闵行的改革发展和快速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如区文联和区“七一”艺社共同打造原创现代沪剧《梦中家园》,该剧取材于闵行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事业的改革,由闵行本土作家创作,知名沪剧演员与区内沪剧爱好者联袂演出,将于重阳节上演。闵行本土文化学者褚半农所著的《莘庄方言》,也于6月初举行“《莘庄方言》学术研讨会”,从而更好地传承闵行地方文化、保护历史文脉,扩大社会影响。

  激活社会,以家园为纽带凝聚名家参与。针对近年来众多优秀文化人才被吸引到闵行区安家落户,区文联特于直属协会和团体单位等主体框架之外,另设特邀(个人)会员制度,目前已有20多位文化名人及专家学者发展成为区文化事业的志愿辅导顾问。他们出生、工作或居住在闵行,或与闵行密切相关,专业覆盖文学、绘画、戏剧、表演、音乐等多个领域。同时,区文联还探索建立了特邀会员联系关爱机制,定期走访和慰问,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会员们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支持和参与区文联的各项工作。“红五月”活动中,包括叶辛、熊月之、乔榛、丁建华、何占豪、俞丽拿、沈一鸣、陈少泽、彭瑞高、蔡兵等,都在活动中与闵行区广大文艺工作者一起,为全区广大市民群众献上了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重在成效,不断创新和丰富活动的组织宣传形式。为了让更多热爱文化艺术的基层工作者、市民爱好者走近文化名家、走近经典艺术、走进专业剧场,进一步放大“红五月”文化品牌活动的社会功能效益,区文联在活动宣传推广和活动组织形式等多方面做了精心谋划和创新探索。比如新闻宣传和票务推广方面,区文联与上海闵行官方微博(微信)、闵行报社官方微信等展开全程战略合作,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即时性、便利性和互动性优势,使“红五月”活动品牌在全区社会各界中拥有很高的知晓度和美誉度。特别是新媒体在公共文化活动票务推广上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半径,扩大了群众文化受惠面。另外,区文联结合基层实际,将“红五月”活动中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基层文化服务员这一群体倾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村(居)委文化服务员学习培训机会不多、渴望提高业务能级的实际需求。

来源:上海市文联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