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特别报道 >> 正文
市文联探索人才服务的新做法 让文艺"海漂"融入海派文艺
2014年07月30日 13:43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市文联”),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是专为体制内文艺专家服务的“高大上”机构。记者近日在采访中获悉,为了更好地集聚文艺人才,推动上海文化大发展,市文联早已打开大门,积极探索为文艺“海漂”服务的各项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培育了有活力的文艺“海漂”群体,而且正在努力让文艺“海漂”成为文艺“海派”。品欢相声会馆的主力成员、山东籍“海漂”李国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了扎根上海的心愿:“要做‘上海宁’。”

  突破“专家”界限,将服务半径延伸到“海漂”

  为“海漂”服务,首先源于他们的需要。早在9年前,市文联就在市委宣传部等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成立了上海演艺工作者联合会(以下简称“艺联”),专门为漂在上海体制外的、尚无条件加入专家协会的文艺工作者,提供户籍办理、职称评定、就业推荐、文艺维权等服务。然而,随着他们中的一部分逐渐成熟、专业水准进一步提升,融入上海文艺圈的想法必然日益强烈。此时,市文联12个专家协会在服务上显然更具专业优势。

  要把专业协会的门打开,直接为“海漂”服务,有一个逐步转变思维和工作模式的过程。

  据文联部分协会的调研显示,在上海文化艺术的很多领域领域,“海漂”已经无法被忽视。比如,目前活跃在上海的魔术演员中,超过九成是“海漂”;在红红火火的相声演出市场上,演员主体是“海漂”;近几年涌现出的优秀中青年书法家中,“海漂”有20多位;在上海专业舞蹈院团之外,还有数量庞大的舞蹈“海漂”活跃在创作一线;大批民营剧团中,更不乏“海漂”的身影。在此背景下,将服务对象延伸到“海漂”,让“海漂”和上海本地的艺术专业群体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共同发展,成为专业协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2013年,在美术、书法、摄影、电影四家专业协会的换届过程中,市文联党组明确要求增补体制外专业人员进入理事会和主席团,并作为今后专业协会领导层建构的基本要求。

  

  关注不同需求,为“海漂”提供个性化服务

  “‘海漂’是上海文艺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呼应‘海漂’的需求,专业协会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曾经担任过艺联秘书长、现任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的沈伟民如是说。这种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层次“海漂”的需求,强调服务的个性化的工作思路,是当下文联各专业协会的共识。

  2011年,市曲艺家协会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相声专业委员会,目的就是为“漂”在上海的相声演员们提供扶助和支持。那时演员们没有专门的表演场地,四处打游击,观众也少。李国靖记得,创业之初,他们在南京西路上的乡音书苑演出,180个座位,只零零星星坐着十几个观众。相声专业委员会成立后,除了为演员们提供演出平台,创造演出机会之外,还有意识地引导演员深入生活采风,组织艺术沙龙对作品进行研讨,让本来的一盘散沙有了组织,演员获得了互相交流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创作灵感,提高了相声创作的水平,进而扩大了相声在上海的市场。如今,同样是在乡音书院,李国靖们每周演出两场,平均上座9成。除了品欢相声会馆,曲协还相继联络了新出现的好几个相声团体,成员大多是“海漂”。

  在向记者介绍魔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初衷时,市杂技家协会秘书长王莹说:“文艺圈人才流动是大势所趋。为文艺‘海漂’服务,一方面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往前走,另一方面,通过他们的提高,来推动海派魔术的传承和发展。”正是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浙江籍“海漂”云逸创办的“上海大学生魔术比赛”在2011年被纳入了协会工作的范畴。那时,赛事覆盖面已经从起步之初的4所高校发展到21所,然而在热闹表象的背后,资金、专家资源的缺乏,专业运作方式的缺失等问题却令云逸的魔术事业遭遇瓶颈。杂协魔术专业委员会的介入帮助云逸迅速突破了瓶颈。不仅在资金上给予了一定支持,而且发挥专家和专业优势,将比赛优化拓展为由专业魔术师指导,赛制与国际魔术比赛同步,涵盖魔术比赛、魔术讲座、魔术道具交流等内容的“上海大学生魔术大会”,已陆续为长三角地区“金手杖”奖魔术大会输送了一批优秀的新人新作。

  

  打破专业活动门槛,为“海漂”融入海派文化提供平台

  沈伟民和同事们发现,很多民营院团并不需要特别服务;他们需要的,是和体制内院团同样的平台和机会。两年前,市剧协尝试打破体制界限,吸引体制外的人员参加传统项目新剧本朗读会,如今,民营院团已经成为新剧本朗读会的主力。

  同样的呼声也出现在舞蹈界。这些年,面对队伍日益庞大的“海漂”舞者,市舞蹈家协会小心翼翼地把发展会员的视角延伸到他们中的佼佼者,并积极提供平台助推他们成长成熟、成名成家。江西籍“海漂”谢欣就是这么一位佼佼者。毕业于江西省文艺学校的谢欣,曾先后在广东、上海、北京漂泊打拼,也曾远赴美国、法国、德国进修深造,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艺“漂”。2014年,舞协的品牌活动华东专业舞蹈比赛首次向民营院团打开大门,让谢欣能与专业院团的演员同台竞技,最终她创编的作品《落》获得了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如今,编演俱佳的谢欣越来越忙,来自全国各地的邀约不断,但她表示将把工作重心转移回上海,立足上海、面向世界。

  此外,为培养上海书法界的领军新人,市书法家协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一场专为“海漂”书法家举办的书法展览及学术研讨会。市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翻译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也先后在近几年把“上海小幅油画展”、“海上新梦”、“金秋诗会”、“海派手工技艺传习所”等面向会员的品牌活动扩大为面向社会,打破活动参与门槛,将优秀文艺“海漂”引入相应的专业圈子。

来源:上海市文联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