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特别报道 >> 正文
深耕细作 见微知著 剧协2014“中国梦”小戏小品创作活动
2014年12月30日 13:45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委和上海关于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的要求,2014年3月起,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开展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小戏小品创作系列活动。从作品征集、专家评审,到加工提高、颁奖展演,在长达9个月的活动中,完成了小戏小品创作从剧本到舞台的完整演绎,以此努力打造优秀、精品之作,培养发现优秀创作人才,推动上海文艺创作,并为明年“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的选拔参评积极储备作品。

  充分协作,多方合力。“中国梦”小戏小品活动正式启动。征稿明确“通过小戏小品的文艺形式,鼓励普通百姓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把握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专业与非专业,国有体制与民营团体、剧作家与普通作者机会均等,在近两个月内收到全国各地45位作者的86部作品,其中小戏44部,小品42部,剧种涵盖沪剧、京剧、淮剧等。

  剧协和兄弟单位充分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做大平台的同时,强化辐射活动的文化价值。如征集之初便联手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并于7月举办“创作奖颁奖仪式”,20部作品获得创作奖项,由创作中心《上海剧稿》制作《“中国梦”小戏小品征集活动获奖作品专刊》;在最终阶段12月18日举办“浦江情怀——2014‘中国梦’小戏小品创作征集优秀作品颁奖暨展演”,则联手虹口区文联等,让这一中国剧协在小戏小品华东地区的创作基地,同样也是“上海剧协小戏小品创作基地”的虹口区文化馆也加入到系列活动中增添力量。

  深耕细作,打造优秀之作。为甄选出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优秀作品,剧协在活动创作阶段组织专家先后进行三轮评审,并在评奖过程中加大培育机制,举办了“创作加工提高班”进一步改善作品质量,满足作者和作品获得提升的需求。

  经评审,先后有39部作品进入复评,其中18位作者的20部作品进入“创作加工提高班”。中国剧协副主席、上海剧协副主席、剧作家罗怀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导演李建平,剧作家李容为入选作者进行了“一对一”交流指导。入选作品内容积极,立意高尚、切合主题、叙事清楚、情节合理。一些作品以较小切入点,讲述身边故事,弘扬传统美德,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老师们对于部分作品中存在的戏剧冲突不强、人物形象不合理、内容过于庞杂等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

  抓创作不是终端荣誉的锦上添花,而是前端创作的孵化打造。尤其在呼唤原创、精品的当下,更需要真正地为作者服务,为作品服务。剧协主动介入原创作品的成长,切实地从细微处推动创作。正如罗怀臻提出的两个期待:一是期待更具思想深度的作品。如本次入选的京剧小戏《买父》,题材是古代的,但传递的思想和情感却超越时代具有普遍人生况味,这样的作品在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中还显得稀缺;二是期待更具演出风格的作品。不同的题材和内容,必定会带来不同的演出风格和表演方法。李容表示,此次征文对于原创的支持极为给力,一些作品在揭示问题针砭现实时极为大胆,折射出年轻人锋芒毕露,直面人生而义无反顾,也表现出当代人在追求“中国梦”时的严肃与执着。

  引领示范,再接再厉。不少有潜力、有想象力、有生活质感的作品在活动中得到发掘,这些作品注意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提炼出戏剧性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既有生活的情趣,又发人深省。剧本一等奖作品京剧《买父》以白描手法和风趣诙谐的笔触,虚构古代一个家财万贯的富人寻找继承人的故事,全剧贯穿着一种谐谑的情绪,深沉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忠孝节义”的情结。二等奖作品滑稽小品《家访》更能反映现实,作者通过合理的情节设置,将一个自尊心强、不愿暴露家庭残缺的孩子心理揭示得丝丝入扣,从侧面更加鲜明地揭示了完整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参加颁奖展演的淮剧小戏《星空之约》借助广播节目这一手段,写了节目主持人梦晓生活中对吸毒者的一次心灵救赎。全剧唱词一改淮剧粗犷高亢的风格,委婉中颇具诗意,显现了女主角治病救人、润物无声的主题思想。

  同时,剧协组织专家对此次小戏小品创作暴露出来的弱点进行了总结。李建平认为,一些戏曲小戏尽管主题鲜明,人物也较有特点,但从剧作上看,有话剧加唱的感觉,缺少戏曲的特征;几乎所有的剧本都按照现实主义写实风格去处理表演和舞台美术;作者需要开拓思维,在写实手法之外尝试一下戏曲的虚拟手法、舞台假定性的处理手段,等等。

  在此次活动的“长线作战”中,剧协发挥专家协会在业界的“引领示范”作用,深耕细作,见微知著,为提升上海剧目创作水平而做了扎实工作,并将在之后进一步培养青年作者等方面扩大作为,争取更多力量的投入与支持,壮大上海的小戏小品创作力量。

来源:上海剧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