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抗战题材”经典沪剧《芦荡火种》创排首演55周年。作为上海特有的地方戏曲剧种,沪剧坚持与城市同行,与时代同步,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创排了《芦荡火种》《红灯记》等一大批包括抗战题材在内,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以沪剧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以血火英杰谱写爱国壮志,颂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情怀,上海沪剧院在剧界和社会各方的支持下,以复排经典沪剧《芦荡火种》为契机,整合多方资源于8、9月间推出了系列活动。
演出经典,传播上海声音。沪剧《芦荡火种》创作于1959年,由上海人民沪剧团(上海沪剧院前身)于1960年1月首演于上海共舞台,1962年8月经修改后重新推出,好评如潮。1963
年12月应邀赴京演出,刘少奇、彭真、李先念、陈毅、薄一波和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出席观看,给予高度评价。后被移植改编为现代京剧《沙家浜》,成为辐射全国的经典作品。改革开放后,《芦荡火种》几度恢复上演,尤其是新世纪初在纪念建党80周年和建军75周年的恢复演出更为引人注目。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沪剧院再次整理复排该剧,于9月初献演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好评如潮。据不完全统该剧至今已演出近700场,观众超过80万人次。
8月1日,“铁流东进鱼水深情----沪剧《芦荡火种》复排战地首演”在常熟大剧院举行。当年在沙家浜养伤的36名伤病员家属代表、解放军第二十集团军沙家浜部队官兵代表、上海市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历史研究会、驻常部队官兵代表以及常熟市民一起观看了演出,复排首演获得圆满成功,让沙家浜观众又一次领略到了经典的魅力。8月14、15日,“沪剧抗战题材经典剧目走基层公益演出”在上海徐家汇公园(《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地)举行,徐汇区委宣传部、上海剧协、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上海沪剧院在临时搭建的小舞台上为市民演出经典沪剧《芦荡火种?智斗》、《红灯记?壮志凌云》、《星星之火?启发杨桂英》和原创沪剧《邓世昌》等精彩选段。这次旨在走向民间、服务群众以传播沪剧经典,唱响“上海的声音”的走基层活动,用主题性的优秀文艺作品鼓励人民大众,牢记革命先烈,受到社区百姓热烈欢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8月26日至9月3日进行的“沪剧抗战题材优秀剧目演出周”,先后为观众演出了《邓世昌》、《红灯记》、《芦荡火种》。
扎根基层,关注现代生活。9月2日,由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沪剧院共同主办的“扎根基层传承经典--沪剧《芦荡火种》首演55周年座谈会”在上海宾馆召开。京沪两地的戏剧界专家、领导,以及新四军老战士代表、沪剧界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代表参加了会议。95岁高龄的刘厚生为座谈会发来贺信,称赞该剧“不仅题材新鲜,更重要的是在沪剧文学史上和舞台艺术上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市剧协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宏文分别代表上海剧协和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致辞。
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表示,《芦荡火种》是沪剧历史上的一个丰碑,将沪剧艺术推向了高峰,为中国的戏曲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前辈艺术家在创排这个戏时扎根生活的创作态度值得我们认真继承。面对未来,剧院将一如继往地关注现代生活,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不动摇。扎根基层,服务百姓不动摇。传播上海故事,传播上海声音不动摇。
参与过《芦荡火种》首演下生活的沪剧老艺术家张清谈到,去部队体验生活几个月,编剧、导演和演员不分彼此,不论辈分,不记名利,和部队同吃同住同操练,晚上挑灯夜战总结各种各样的意见。剧中卫生员小凌一段脍炙人口的“芦苇养院一片好风光”就出自全体创作人员在芦苇荡里体验生活后的神来之笔。这个戏的创作,是艺术源于生活的典型表现。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认为,《芦荡火种》使沪剧艺术走向了全国,是沪剧艺术在现代戏创作中成为典范的辉煌转身。对它的了解可以增强我们自己对这个剧种的信心,促进我们对前辈呕心沥血创造和充满聪明智慧创造的敬仰。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张鸣希望上海沪剧院对经典保留剧目的传承,能在艺术品质常年不变的前提下做到常演常新,以适应审美环境的变化。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荣广润教授认为,地方戏曲最核心的生命力和美学价值在于其承载的剧种特色和地域特色,而这两个特色跟剧种表现手段和方言表达是完全结合在一起的。在这方面,《芦荡火种》做的相当完美。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姚欣认为,这个戏的创作经验需要深入总结和大力推广,一是走现实主义道路。这个团扎根基层,从生活出发和人物出发,很值得深入学习;二是戏没有样板戏的高大全。戏写的英雄是普通的人,阿庆嫂、沙奶奶、郭建光等一批人是英雄,而不是高大全那种英雄,值得进行很好的思考。一个民族没有英雄情结,没有理想是没有前途的,这个跟爱国主义是相辅相成的。这些都应该进行认真总结,并且大力发扬。实践证明,优秀的戏曲现代戏同样能够拥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也可以成为代代相传的保留剧目。回顾沪剧《芦荡火种》的创作历程,总结《芦荡火种》的创作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探索戏曲现代戏创作的艺术规律,促进推动戏曲现代戏的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