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特别报道 >> 正文
打造接地气、聚人气的“百姓故事之家”——“上海故事汇”100期
2016年01月20日 10:25

  2015年11月1日,“上海故事汇”第100期公益演出在市群艺馆举办。当天,两百多位热心听众冒雨从四面八方赶来,并纷纷在纪念留言板上留言,送上自己最真诚的祝福和感谢。“上海故事汇”是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共同创办于2012年4月的文化惠民项目,至今已形成市群艺馆主会场每月举办二场,五个区县分会场每月举办一场,每月共七场的规模。活动内容为定时、定点组织上海最优秀的故事员免费为百姓讲演具有生活气息、健康向上、生动有趣的故事。

  三年半来,200场的演出共讲演了300余个新故事,受惠百姓约5万人次,受到广大观众和社会各方的好评,先后被评为“2012年度上海市群文活动优秀项目”和“2014年度上海市公共文化创新项目”。

  海派特色鲜明,道德风尚引领。上海是中国新故事的发祥地,写故事、讲故事、听故事在上海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事汇”致力于通过故事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用健康向上、生动有趣、蕴含智慧的精彩故事,带领听众共同体味人生哲理。

  “故事汇”宣讲的内容涵盖了社会公德、家庭伦理、党风廉政、红色经典、历史传奇、档案文化、好人好事等题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了社区群众文化的开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较好的道德风尚引领作用。

  扎根人民群众,创新融合发展。“故事汇”在艺术上注重创新融合,不仅邀请沪上最优秀的故事员讲演精彩故事,还特邀“滑稽王小毛”创始人葛明铭担当主持,以海派清口的形式幽默风趣地聚焦点评当下社会热点,穿插于故事之中;内容上立足讲述百姓身边事、身边人,贴近生活接地气;形式上注重融合创新,如穿插现场互动、观众讲故事、上海话竞猜等环节,充分调动观众参与度和热情。高质量、多形式的“上海故事汇”,深深吸引了一大批故事粉丝,每次开讲,东至杨浦区,南至川沙,西至嘉定,北至宝山,四面八方的观众都会辗转乘车远道而来。听故事时,时而动情潸然泪下,时而高兴笑逐颜开,听到精彩过瘾处更是掌声不断。听众中有年过半百的老人,也有不少年轻白领,还有年轻父母带着孩子慕名前来学说上海话的。

  “故事汇”受到各区县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先后应邀开办了“虹桥故事汇”、“枫林故事汇”、“山阳故事汇”、“金山故事汇”、“曹路故事汇”等一系列故事分会场,逐渐成为沪上群众文化新品牌、百姓赏艺新平台,对故事更好地走进百姓生活,发挥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以活动带队伍,提升专业水准。在一期期的“故事汇”活动中,上海的故事家队伍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百场演出,三百多个故事,观众基本是固定的,这就要求内容场场翻新,对上海故事创作和讲演队伍都是一大考验。上海民协通过每年举办故事创作和讲演高级研修班、故事大赛、创作沙龙、创作采风、交流展演等活动,有效地激发和提升了上海故事家的创作热情和专业能力,并在活动中不断挖掘培养新人,以活动带队伍,以队伍促活动,形成了故事创作者、讲演者和观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随着“故事汇”的社会影响增强,市文明办、市法制办、市档案局、有关区委宣传部等政府职能部门纷纷与上海民协合作,开展了“廉政故事大赛”、“法制故事巡讲”、“档案里的故事创作巡讲”、“抗战故事创作巡讲”等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历史的回声——档案里的故事’全市档案法制宣传与档案文化传播活动”被评为“第二批上海市优秀档案文化传播项目”。

  重视品牌建设,打造故事之家。“故事汇”是沪上首个以故事为核心抓手的全市性百姓赏艺公益活动,为抓好品牌建设,上海民协先后组织召开了“上海故事汇品牌建设研讨会”,邀请毛时安、蒯大申等沪上知名专家会诊献策;召开“上海故事汇听众座谈会”和“上海故事汇工作总结会”,并邀请复旦大学民俗专业研究生团队,开展“上海故事汇品牌建设调研”,在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

  三年半来,“上海故事汇”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也引发了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新闻坊等多家媒体、多个节目都从不同视角专题报道了“上海故事汇”。活动的持续举办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好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忠诚粉丝群和一支热心为观众服务的志愿者团队,“上海故事汇”成了名副其实的“百姓故事之家”。


来源:上海民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