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特别报道 >> 正文
立上海之高 固艺术之本 创时代之新--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生动讲好中国故事
2017年06月22日 15:41

  4月28日-5月18日,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上海隆重举办。在为期三周的音乐节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波兰、瑞士、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等10余个国家的乐团、音乐家、舞蹈家们轮番献演了39台精彩纷呈的演出;9万多人次走进上海的艺术场馆,欣赏了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新人新作和名家名团的演出;57万余人次通过网络在线观看了多台演出和活动的现场直播;25000名艺术院校学生以及群文骨干参加了各类艺术展演和征集活动;15万管乐爱好者现场参与了管乐艺术节等“节中节”活动;近百万市民、游客和海内外人士通过线上、线下的“上海之春”,感受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动人的艺术魅力。

  用好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聚焦“一带一路”、面向人民,是本届音乐节的策划重点。在音乐节组委会、艺委会及各主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重点挑选和推介了一批呼应时代主题、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新作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向世界广泛传播中国的声音,生动讲述中国的故事。

  组码:紧贴时代,多角度讲述中国故事

  聚焦“一带一路”。挖掘“丝绸之路”丰富的音乐资源,用艺术缔结新的文明纽带,是“上海之春”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后重点推进的主题创作。经过几年的积累,一批高品质的作品在本届音乐节的各个板块中丰富呈现。从开幕演出中的《敦煌》到闭幕演出多媒体交响剧场《丝路追梦》,“一带一路”主题首尾呼应,并贯穿始终,20余部原创作品谱写了一曲曲丝路文化交融的友谊乐章,唱响了一首首丝路精神的礼赞颂歌。

  弘扬民族瑰宝。站在“世界舞台”的高度,本届音乐节不仅汇集了一批蜚声国际的名家名团,同时聚焦中国音乐传统,在世界舞台呈现民族音乐的瑰宝,彰显文化自信。新创板块《锦绣中华·魅力西南音乐会》集中展示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原生态音乐文化;《戏曲音乐作品音乐会》、《天地乐和》、《栀子花开——多媒体海派民乐剧场音乐会》等积极弘扬戏曲音乐和传统民乐;《春思曲——中国艺术歌曲百年(一)廖昌永独唱音乐会》、《教我如何不想她——杨小勇独唱音乐会》等聚焦艺术歌曲,努力推动有百年积淀的中国艺术歌曲“经典化”。

  跨界融合创新。艺术的跨界融合在本届音乐节上也结出了多彩的果实。汤蓓华、毛宇龙、张军、丁申阳将钢琴、萧、昆曲与书法融合,共同演绎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名篇《春江花月夜》,艳惊四座。多媒体音乐现场《栀子花开了》,民乐与绘画相得益彰,中阮、柳琴、笛箫与大提琴、打击乐充分碰撞,让民乐变得更年轻、更时尚。现代舞剧《富山春居传奇》中舞蹈与传统水墨画的跨界融合,生动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境界;多媒体舞剧《春江花月夜:赛珍珠》融音乐、舞蹈、文学、电影等于一体,让观众聆听了一部由西方艺术家讲述的中国故事。

  传承大师风范。今年是中国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逝世一周年纪念。歌剧《一江春水》音乐会版和《春思曲——中国艺术歌曲百年(一)廖昌永独唱音乐会》既是对先生的深切缅怀,又是对先生艺术品格、艺术追求和艺术理想的传承。

  译码:搭建桥梁,多维度解读中国故事

  宣传平台多元。在市委宣传部的积极协调下,在各大媒体和记者的大力支持下,本届“上海之春”的宣传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形成了点线面,线上线下多维度立体化的宣传态势。其中,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光明网、东方网及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的报道重点亮点突出、内容形式丰富,推动形成了“一带一路”,新人新作、跨界融合、民族音乐瑰宝、艺术歌曲经典化、民乐创新发展等热点话题,多角度解读,多维度展示了音乐中的中国故事。上观新闻、澎湃新闻、阿基米德FM、看看新闻Knew、青春上海、乐游上海、易班网、“上海发布”政务微博微信、“上海之春”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以知识性、趣味性的内容,以微电影、直播、录播、抢票等形式,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关注参演作品和演员,以及他们台前幕后的新鲜事、感人事。

  评论质量兼具。为了进一步搭建好艺术家和观众的沟通桥梁,本届音乐节一方面继续委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每场参演节目撰写了《汇流探源,聆听交响音乐中的中国元素》、《琳琅乐篇,彰显民族情怀》、《聆听,是最好的致敬》等评论文章150余篇,并择优在“上海之春”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上海各大主流纸媒上刊登;另一方面则与部分纸媒合作开设专栏,委约知名评论家撰写兼具导向性、专业性和艺术性的导赏文章,帮助普通观众更好解读作品内涵。

  解码:面向人民,多渠道推广中国故事

  提升公益力度。作为“上海之春”的传统,本届音乐节公开集中发售公益票5000张,最低票价仅30元。与此同时,“上海之春”公众微信号也以“抢票”的形式赠送演出票500张。首次纳入“上海之春”的中鹰·黑森林中央公园音乐会公益演出季,则先后将《中国三大男高音专场音乐会》等6场高规格的音乐会直接送进了基层社区,送到了百姓家门口,给更多市民提供了走进艺术殿堂的机会。

  打破音乐高墙。节中节——《管乐艺术节》在一周的活动里,将20多场高水准的管乐演出输送到广场、社区、园区、郊区、高校,让管乐艺术走到市民身边;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推出的音乐开放周活动,以音乐会、艺术讲座、公开课的形式向市民开放;“优秀原创校园歌曲征集活动”、“真善美”征文活动等面向社会,让更多人成为音乐节的参与者、受益者,进而成为中国故事的传播者。

  创新平台载体。“共享美好春天——中外艺术家走进艺术商圈”活动,以“音乐快闪”的形式向市民传播艺术的快乐;“民族风情炫动金山”展演活动,让金山工业区的一线工人近距离欣赏了华夏多民族的绚烂文化;《2017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2017“童心飞舞中国梦”少儿舞蹈展演》、《锦绣中华·魅力西南音乐会》、《管乐艺术节》以及中鹰·黑森林中央公园音乐会的网络直播和录播,吸引了57万余人在线观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