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特别报道 >> 正文
在深扎中把握中华魂脉 在跨界中追求艺术融合 市文联组织“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主题创作采风
2017年09月14日 14:21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宣传部关于组织推进“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播工程的要求,引导上海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中华创世神话”主题创作,近日,市文联组织文艺家采风团一行26人赴甘肃天水创作采风,挖掘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交流创作体会,形成创作成果。采风团由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带队,参加采风的艺术家年龄跨度从40后到90后,均是“中华创世神话”主题创作项目主创人员或项目负责人,以及书法、摄影、评论、媒体领域的艺术家和专家。

  采风团一行一路,看遗迹、听讲解,亲历民间祭典,感受风土人情,画家用画板和速写本描绘最美丽的景色,音乐家用五线谱记录最动人的旋律,评论家即兴题词作诗表达最真挚的情感,艺术家们灵感涌现、思维迸发、即性创作、直抒胸臆的美妙瞬间最终汇聚成喷涌的创作源泉。短短6天的采风,艺术家们带着思考而去,满载收获而归。

  追本溯源,把握“中华魂脉”。“中华创世神话”与“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并称为世界三大神话体系,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脉和基石。如何解读“中华魂脉”的精神内涵,如何挖掘“中华创世神话”的现实意义,采风团一行带着这些思考和问题走进天水——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寻找答案。一路上,采风团不仅亲身经历了国家级公祭伏羲大典,实地探访了有着8000年文明的大地湾文化遗址,以及有着“东方雕塑艺术馆”美誉的麦积山石窟遗址,还与当地民俗、神话专家和艺术家深入探讨交流,对“中华创世神话”精神内涵的理解从抽象到具象,从模糊到清晰,从神性到人性,对“中华魂脉”的梳理和表达愈加自信,并形成了基本共识。

  “中华创世神话”精神最根本的一点是为民造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之所以被后人顶礼膜拜,就是始终为人民谋幸福。文艺工作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放歌,把对票房和金钱的追求转化为观众的认可,转化为人民的喜爱。90后青年作曲家龚天鹏认为,任何一场演出,观众都是唯一的乙方,作品必须要好看、好听,要相信观众的品味,让他们享受到真正的艺术。“中华创世神话”精神还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话剧艺术中心编剧许静波认为,神话之所以成为神话,就是其所展现的“创世”精神,当人类面对风雨雷电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生存精神、抗争精神以及对文明的渴求,正是我们现当下的作品需要表达的东西。当今社会,我们也正面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种种问题,人类的挣扎、寻觅、最终走出迷茫的心路历程,是文艺创作应该要表达的内容,也是艺术家创作的动力和源泉。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涌豪强调,要利用“中华创世神话”主题创作的契机,来撬动我们去创作、梳理对人类本源的研究,从而为道德重建、社会治理和人文关怀提供依据。

  助推创作,讲好“创世”故事。此次采风团的成员都是“中华创世神话”主题创作项目主创人员或项目负责人,既有参与了“中华创世神话”主题连环画创作的美术家,也有进入排演阶段的木偶剧《女娲补天》主创。此外,儿艺剧、话剧、舞剧以及音乐交响组曲、书法篆刻等都已经有了比较具体的创作构思和创作计划。在观摩了由甘肃当地创排的神话题材演出多媒体舞剧《一画开天》和杂技音舞剧《敦煌神女》后,大家结合各自的创作实践,交流了创作体会。

  用艺术诠释神性的升华,既要尊重历史研究的描述,又要赋予其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挖掘“中华创世神话”的当代意义,并用艺术作品的形式予以提炼和弘扬,是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何筱琼谈到,木偶剧《女娲补天》虽然是讲述女娲补天的传说故事,但作为创作者、作为讲故事的人,要清楚应该讲什么、怎么讲以及如何讲好故事,要把人性和天性、奉献和牺牲、感恩和孝顺这些中华传统核心价值理念传递给观众,让他们看懂,让他们认同。80后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编导马涛也认为,未来创世神话舞剧创作不只展现神性,其中的人性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优秀的文艺作品必须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而创作这样作品的艺术家,也必须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作曲家陆培认为,创作要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中华创世神话”是命题作文,是上海艺术家共同的创作主题,对这一主题的弘扬和升华,首先要真心喜欢,然后发挥想象力,用自己最擅长的艺术手段把这种喜欢表达出来,这才是吸引人的。龚天鹏也谈到,艺术家需要有情怀,一个技术很高的艺术家可能会写出很高超的作品,但有情怀的艺术家必然会给世人留下温润心灵的经典作品,这也是他的创作目标。甘肃籍上海作曲家张旭儒表示,艺术家要在作品后署名,就必须认真负责,全国都认为上海艺术家做事认真,其实是上海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有要求,这也是上海艺术家的情怀。

  跨界交流,追求艺术融合。跨界融合是艺术发展的趋势,而提升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是每个艺术家共同的理想,也是跨界融合的内核。此次采风团成员涵盖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戏剧、摄影、评论等多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和专家,囊括编剧、表演、作曲、文学编辑、文艺评论、媒体宣传等文艺创作各个环节的资深人士,因跨界交流产生的灵感是此次采风的重要成果。

  做艺术创作必须大量吸收各种门类的艺术精品。隔行如隔山,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未必熟悉跨行的内容,在采风团中不少艺术家看来,除了深耕专业领域,还应跳出自己的圈子,观察他人的领域,往往能够事半功倍。龚天鹏在参加了书画交流笔会后兴奋地表示,他苦苦思索一周没有解决的创作难题,却从这些书法绘画作品中找到了突破口。在“中华同根水墨情缘”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览现场,上海市书协秘书长潘善助将书法作品的谋篇布局比拟戏剧编剧,指出两者都追求内容的丰富,但是都必须有清晰的脉络理顺,才好看。画家张培成则表示,经过6天来的跨界交流,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一直以来想画却没画的作品,让自己有了创作冲动。各门类艺术家精神追求和艺术目标一致,才能产生共鸣,实现跨界融合。“中华创世神话”主题创作是上海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探寻民族血脉、弘扬中华精神、重建民族自信、实现“中国梦”的共同行动,而完成这一行动的方式就是传承与创新的融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艺术家心与心的融合,唯有如此,才能诞生中国的《但丁神曲》,开天辟地的中华创世诸神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复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