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摄影器材的高度普及和自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民摄影热”不断升温,由此涌现了海量的摄影作品。这其中既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当然也充斥着大量脱离大众、脱离现实、追求奢华奢靡、无病呻吟的作品。为了更好地推动上海摄影事业健康发展,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积极履行人民团体的社会功能,因势利导、发挥优势,以协会传统品牌“上海市摄影艺术展览”为平台,引导摄影人和爱好者把镜头对准身边火热的生活,对准生活中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用定格影像讲好城市的故事,解读城市的精神,传递城市的温度。
8月16日至20日,“源脉·城心——2017上海市摄影艺术展览”在上海文艺会堂展厅举行。展览共展出17件获奖作品和146件入展作品,通过一个个城市生活中的温情瞬间,引导观众与作者一起回顾、梳理上海的精神之源、历史之脉,探寻上海人的心灵源脉和城市之心。
主题先行引领创作。“上海市摄影艺术展览”是上海摄协的传统品牌项目,每两年一届。与往届不同,今年的展览特别设定了主题:“源脉·城心”。其中,“源脉”是指城市源头,人文脉络;“城心”是指市民心灵,公众情怀。金奖作品《你站在车上看风景》的作者胥昆德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上海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经历了各种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这次摄影展的主题很好地引导了我们上海的摄影人,要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聚焦上海这座城市的故事。
从获奖作品来看,无论是金奖作品《百年情怀》中的嘉定百岁老人,《你站在车上看风景》中观光旅游大巴上的异地游客,还是银奖作品《公交候车客》中映射世象百态的公交车站,《魔都筑梦者》中的建筑工人,《时尚魔都阳光酒吧》中惬意自得的顾客,亦或是铜奖作品《节日之夜》中小憩的游客和执勤的民警,《姐弟》中温馨的二胎家庭等等,扑面而来生活气息让观者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人文关怀,而且可以触摸到影像所传达的城市温度。正是这种城市中人与人情感互动的温度,温润着上海这座城市,也维系着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精心策展多重导赏。上海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地域环境、文化积淀和人文风尚融合碰撞,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文化景观。正如著名摄影家、展览评委陆元敏所说,上海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有很豪华的地方,也有很破败的地方,还有大量正在改造的地方,可以说上海是摄影的天堂,生活在上海是我们摄影人的一种福分。上海摄协主席团委员、展览评委毛安吉也认为,我们摄影人应该要有一种使命感,要通过聚焦城市中的点滴生活,传递上海城市的一种大爱。为此,本次展览以“亲情记忆、旧里老街、上海景观、城市精神、都市瞬间”为线索,对入展的146幅作品作了梳理,通过城市中老人的生活状态、家庭的温馨时刻、石库门生活的美好回忆、旧里老街的旧颜新貌、市区近郊的航摄美景等点滴生活瞬间,生动表现与上海民众生活情感相关的人文景观、故乡记忆、情感故事、社会事件、民生风俗,进而从“城市源头,人文脉络”折射出精彩感人的“市民心灵,公众情怀”。
除了欣赏摄影作品外,展览期间还举办了由上海摄协副主席雍和主讲的“看见、坚持、独立”主题讲座,佳能“小篷车”互动区举办了获奖者互动留影活动,多媒体展示互动区和实物及老照片展示区还展示了评委访谈视频——“评委·视角”、获奖者采访视频——“金奖·感言”、上海百年建筑老照片、上海浦江两岸全景VR及触屏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引导观众了解摄影、走进摄影、欣赏摄影,探讨摄影的未来发展。
强化宣传为民服务。基于前期的精心策划和积极协调,本届展览的宣传紧紧围绕“源脉·城心”主题,导向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其中,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上海日报、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摄影报、上海摄影杂志等传统主流媒体以综合性新闻、专版、文艺评论等形式对展览作了多角度的解读。新华网、人民网、澎湃新闻、中新社上海、雅昌快讯、看看网、文汇APP、腾讯大申网、天天快报、上观新闻、Shine、新民演绎、摄影晨报等网络、新媒体则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展览作了丰富呈现。上海摄协官方网站、公众微信号,上海文艺网、文艺上海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则从作品征集、评审情况、展览预告,到展览开幕、展览回顾作了全程跟踪报道,并通过评委和金奖获奖者采访视频、金银铜作品欣赏、摄影评论家评述等形式,对展览作了较为深度的解读。据不完全统计,展览期间,仅上海摄协公众微信号点击量就达到4万余人次,展厅平均每天的观展人数达500余人次。
为了使展览的影响最大化,推动摄影艺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此次文艺会堂展期结束后,展览将在上海中心B2影艺长廊、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华阳、嘉定镇、曹杨、长征镇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半淞园、岳阳、广富林街道进行巡展,用一个个温情的瞬间传递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