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黄浦江沿岸、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滨水区,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在上海打造卓越全球城市进程中不可或缺。2017年底,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45公里滨江岸线将全面贯通,为了在艺术上创新创优,客观反映浦江两岸的建设与发展,上海市摄影家协会联合滨江五区摄影家协会,广泛动员、认真组织专业摄影人和摄影爱好者,深入发掘、认真研究浦江之滨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脉络,用摄影镜头记录、表现上海浦江建设的成就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10月15-23日,喜迎十九大——“浦江金岸·申城炫彩”摄影展览在上海文艺会堂展厅举办。展览秉承纪实、人文、艺术、文献记录等摄影理念,不仅为上海浦江发展、上海社会发展史留下重要影像记忆,也为上海市民打造了一场全方位了解浦江新貌的光影盛宴。
展览主题有高度,承载使命。“喜迎十九大召开,怎样的祝福有分量、有说服力呢?”入展作者赵明灿乐呵呵地表示,“就是反映上海的剧变。”此次展出的127件照片(单幅和组照)及5部视频作品,不仅体现了上海摄影人的时代责任感,而且承载着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感。例如,视频作品《东岸上河图》以一分钟1公里的速度,以上下两条的方式,展现了整个21.5公里浦江东岸岸线(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开工伊始状态以及建设新貌的东岸贯通建设图;《历史痕迹》则将20世纪初的虹口港、上海江海关、清末留美幼童群像、耶松船厂、外白渡桥等与当下浦东新貌穿越时空地叠影在一起,展现了百年天翻地覆的变迁。大家表示,坚持不懈地记录城市变革、生活变化,是上海摄影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情感的寄托。
展出作品有情怀,呼应时代。“我家就住在江浦路,这7年来我看着渔人码头从无到有,一点一点在杨浦滨江‘长出来’。”60岁的上海阿姨赵明玉从2011年开始坚持跟拍东方渔人码头,成就了作品《熠熠生辉》。围绕“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共享”的主旨,此次展览特别强调摄影人对浦江的情怀,引导摄影作者随时随地感受都市的脉动,发现并记录城市日新月异的美妙光影。展出的作品既有炫彩的滨江夜景,又有俯瞰浦江的宏伟气象,既有蓬勃向上的活力运动,又有恬静舒适的休闲,既有青春少年的快乐,又有慈祥老者的安逸。上海摄协副主席、本次摄影活动评委之一刘开明指出,此次入展的作品都很接地气,很多摄影人选择把镜头对准人物和情绪,通过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见人、见物,见精神。
市区联动有力量,覆盖广泛。此次展览是由上海摄协联合杨浦、虹口、黄浦、徐汇、浦东新区等滨江五区摄协共同策划举办,并得到滨江五区总工会、文广局等单位的经费支持。自8月征稿以来,上海摄协和滨江五区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市区两级联动,对所属会员进行组织和动员,在短短2个月的征集期里,共收到来稿一万余幅,为展览的顺利举办提供了充足的稿源;在评审阶段,上海摄协发挥专家优势,组织协会主席团成员分赴各区开展遴选工作,从艺术层面严格把关,确保入展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随着上海文艺会堂展厅的主展览拉开帷幕,滨江五区的展览也相继开幕,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持续延伸,使本次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大幅提升,社会效应达到最大化。
媒体报道有力度,点面结合。作为十九大的献礼展览,本次展览得到了《新民晚报》的大力支持,于10月16日进行了两个跨版、一个文字版和一个头版的综合报道。该份报纸还在当日送到了十九大上海代表团每位代表的手中。此外,上海电视台、看看新闻网、新民网、上海发布、上观新闻、东方网、影像中国网(中国摄协)、人民日报数字媒体、文汇报、新闻晨报、新浪网、劳动报等主流媒体,以及摄影晨报、浦东时报等都从不同角度做了报道。上海市文联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上海摄协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对展览作了跟踪式报道和作品导赏。据不完全统计,除不定期的社区、企事业单位参观团以外,上海文艺会堂展厅每天观展人数在500人左右,并赢得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以摄影的形式记录、表现上海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是上海摄影人的责任和使命,更是上海摄影家协会的责任和使命。正如照片《历史痕迹》的作者朱晓慧所说,“此次浦江主题摄影活动让我倍加感受到生活在变化,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为此,上海摄协将在今后更加注重发挥导向作用和专家优势,积极引导上海摄影人响应时代召唤,用手中的镜头诠释伟大的时代,反映多彩的生活,讲好城市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