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大美新疆,赞颂最美人物”——2023年中国曲协“文化润疆”系列活动于7月24日至8月2日先后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举行。上海曲协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主动担当作为,迅速集结一支高水准文艺志愿队伍赴疆,将来自上海的一泓清泉“活水”注入天山百姓心田。
不远万里展风采,不辞辛劳促共融。上海曲艺家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澎湃的工作热情,跨越天山南北,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的独特优势和魅力。10天时间,在自治区和兵团四地演出交流,行程逾1500公里,开展了4场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2场进军营小分队演出、2场进兵团小分队演出,组织了3次与当地民间艺人互动交流、2个创作座谈会、1次基层曲协调研座谈,进行了21次创作采风。策划、排练、演出,采风、创作、交流,一路上,上海曲艺家与新疆当地曲艺人同台献艺、相互切磋、交流交融。无论是既定的交流演出,还是偶遇的即兴歌舞,无不体现出“石榴籽”般的民族团结和文化融合。
倾情演绎赞模范,倾力呈现上曲风。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是此次文化润疆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上海曲艺家以全国道德模范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真情实例,用生活化的朴素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样式,对全国道德模范予以纯真朴实的艺术演绎。南北说唱《天问》,艺术地描摹了航天领域道德模范景海鹏和杨孟飞坚守初心、攻坚克难、敬业奉献、报效祖国的高尚品格。曲艺联唱《追光人》,赞咏了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的“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长期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的感人事迹。上海曲艺家用一个个充满感染力的原创艺术作品,再现和塑造出道德模范所代表的一座座时代丰碑。精湛的艺术、深挚的情感,让新疆同道及广大基层群众一睹当今上海曲协艺术家的时代风采。
实地实感采实风,真人真事传真情。为人民书写,颂时代精神,展团结雄风,是贯穿此次活动的一条红线。上海曲艺家坚持“一杆子扎到底”的工作作风,深入自治区和兵团实地,详细了解和亲身感受民族团结融合的实情实景。在自治区及兵团第一家曲协——石河子曲协参观时,上海曲艺家为他们仍然相对艰苦的办公条件所感动,深深感受到当地曲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强毅力。在这里,基层曲协组织是联系和帮助曲艺工作者开展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大漠中守护民族团结之花的丰润土壤,其中潜在的无私奉献的“胡杨精神”强烈激发着上海曲艺家的创作灵感。在塔里木河畔“上海知青纪念林”,高耸的“知青”雕塑和“上海姑娘”手中的“家书”,对于上海曲艺家有了“直指心灵”的感触,用艺术再现老一辈军垦人战天斗地、不畏艰辛、忠诚英勇、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成为上海曲艺家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在与自治区基层群众和兵团战士同歌同唱、互学互鉴中,民族融合、和谐共处、四海一家的“团结精神”打开了上海曲艺家的艺术视野和想象空间,激起了创作灵感和艺术冲动,创作更多关于新疆题材的优秀作品成为艺术家的共同心愿。
本次巡演采风活动是曲艺人自觉对标对表党中央关于文化润疆战略部署,主动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有力举措。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文化润疆”系列活动,为上海文联、上海曲协提供了促进文化交流、民族团结融合的广阔舞台。文化润疆,曲艺“在场”,犹如天山雪松与沪上玉兰根脉相连。此行让“文化润疆”工作“润”出了亮点、“润”到了实处、“润”出了实效。大量真实感人的创作素材,随时间推移必将酝酿出更多民族团结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