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联协会 >> 综合介绍 >> 文联工作 >> 特别报道 >> 正文
平台兼容本地和区域 传承联通社会和校园 第五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年10月31日 10:37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三角民间文艺发展联盟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于9月26日至10月20日举办。本届展览以“变与不变——走向新时代的民间文艺”为主题,推出“长三角名家大师邀请展”“优秀作品征集展”“五大高校师生联展”三大版块。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术家和高校师生踊跃参与。本届成果展在平台扩大开放、传承向校园延伸、展陈增强互动体验等方面做了创新探索。

  平台兼容本地和区域

  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秉持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原则,展览平台逐年扩大开放。往届展会已探索采用上海民协与上海非遗中心联合主办的方式举办,搭建上海本土民间工艺与非遗传承人展示成果、扩大交流的共同平台,也连续两届邀请长三角地区民间艺术作品参与,深化上海与长三角各地民间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此基础上,本届展会升格为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三角民间文艺发展联盟共同主办,更有力地推动展会成为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的开放平台。专设“长三角名家大师邀请展”,依托长三角民间文艺发展联盟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名家大师进行集中邀约,展出了33位国家级、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的艺术精品。“优秀作品征集展”收到投稿作品300余件,经专家初评和复评筛选,展出了100件。其中,来自上海的民间工艺精品,涵盖了上海剪纸、面塑、紫檀雕刻、海派玉雕、上海绒绣、钩针编织技艺、丝毯织造技艺、南派鸟笼制作技艺、风筝制作技艺、撕纸等。平台开放度的扩大和提升,进一步加深了与文物保护、非遗传承、文旅融合、精品创作、产业振兴等领域的大范围联系和协同。

  传承联通社会和校园

  本届展览首次增设“五大高校师生联展”,展出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杉达学院和上海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师生作品。引入五大高校及相关院系的学科力量和专业能力,既有助于提高展会民间艺术的创新、设计和技术水准的整体提升,又能搭建起校园、专业与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工艺保护传承无缝对接的桥梁和平台,为民间艺术事业平添了一支生力军,进一步发挥平台发现苗子、打磨作品、学习借鉴、交流提升的重要功能。这更凸显了文联“做人的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为优秀人才成长、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提供支撑。此次展览打破了隔离校社的“围墙”,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是多渠道集成创新发展资源的有益尝试。

  展陈打通动静和虚实

  此次展会展陈创新的一大特点是动静结合。不仅有静态展品陈列,还融入了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互动体验,举办了传统香道制作技艺、桃山皮手工月饼制作、金石传拓技艺、点翠工艺等11场传统非遗手工艺体验活动,现场感和吸引力明显增强。开设了中医养生、宝玉石鉴赏、文玩收藏等3场专题讲座,让观众既能得到轻松愉悦的休闲体验,也能汲取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营养。院校师生们的作品充满创意和活力,不同院校作品各具风格、各有所长,部分作品首次采用AR、VR等展陈技术,把现代科技、现代设计融入传统民间工艺。传统匠心独运与充满时代感、设计范的作品是古老民间技艺与时尚元素的结合,与年轻受众的审美高度契合。

  民间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上海民协将继续放大本届民间成果展的经验做法,在集中研修、创作指导、成果展示、宣传推广等项目和活动举办方面深化共建共享机制,把握好开“源”畅“流”、推“陈”出“新”的关系,进一步衔接好民间艺术基因和记忆的传承与平台、市场、交流、传播、合作机制的运用,推动上海本土民间工艺与非遗传承在新时代的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