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带队来到上海调研,分别召开推动优秀文艺创作专题调研会和美术创作暨全国美展工作调研会,了解上海美术创作开展情况和全国美展组织动员情况。市文联以积极申办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展区为重要契机,重点聚焦上海美术行业发展,配合中国文联调研组沉到一线进行深入系统排摸、广泛组织动员、积极营造氛围、全力抓好创作,凝心聚力,同题共答,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上海美术事业蓬勃发展。
一、在思想融合上聚力,引领正确发展方向
新时代新征程,市文联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发挥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把“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贯通起来,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组织引领。贯彻落实中国文联推进文艺创作工作会、中国美协美术创作推进会暨全国美展创作动员会精神,主动积极申办我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美术展览——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服务全国、全局文艺创作大局。组织引领全市美术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激发“千帆竞渡我为先”的争先意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集聚“十年磨一剑”的创作共识,酝酿和推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海派标识、弘扬城市品格的美术作品,组成参加全国美展的“上海阵容”,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作出积极贡献。
二、在资源集成上着力,各层级联动创作精品
市文联在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的积极实践中,充分利用上海江南文化荟萃地、海派文化发源地、红色文化新高地的得天独厚优势作用,充分发掘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摇篮、美术创作重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发挥上海美术行当齐全、场馆丰富、市场活跃、国际交流广泛等突出优势条件,推动资源整合集成,不断放大其作用。目前,上海登记在册的美术馆100家,其中,国有美术馆26家,民营美术馆74家,近20家在场馆建设、空间布局、功能设施等各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准。根据美术行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全面梳理全市范围内美术创作机构、美术院校、美术场馆的专业人才和专家资源,与市区两级美术馆建立一对一的常态化合作关系,并通过引入长三角、全国乃至国际性互动交流项目,定期检阅各类画种专业创作队伍以及创新成果,激发广大美术工作者提高创作水平。
三、在体制机制上用力,多渠道并举孵化佳作
市文联认真贯彻中国文联推进文艺创作工作会精神,聚焦发展瓶颈,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激发上海文艺创作活力,着力推动上海文艺创作由“高原”走向“高峰”。积极整合美术院校、美术机构的创作力量,统筹规划创作选题,组织专家指导团队,加大创作骨干和重点作品扶持力度。通过基金申报、推优奖励、职称评审等综合举措,激励广大美术工作者努力攀登艺术高峰。通过积极组织艺术家深入甘肃、西藏、新疆等对口援建地区采风写生,定期组织美术家到基层社区和生产建设一线采风写生,寻找源头活水、激发创作灵感。通过不断强化主题引领、优化评选机制,由市文联指导、市美协创办的两年一届的上海美术大展已然成为上海展示美术创作成果、检阅人才队伍、奖掖新人佳作的权威性平台。
四、在服务人民上发力,全方位营造良好创作环境
市文联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根本立场。积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持续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品质美术展览矩阵和美育普及体系。近三年来,全市美术馆展览体系总计举办展览2000多个,举办讲座、导览、工作坊、放映、表演、亲子活动等公教活动9000多场,接待观众1000多万,在“云端”推出各类云展览、云活动近600项,使得“来上海看美展”成为市民美好生活和游客体验上海的优选。与此同时,市美协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促成所属12个艺委会与全市各区美术馆建立常态化合作,推动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漆画、漫画、连环画、壁画等学术展览走进市民生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五、在人才培养上蓄力,各方面延伸发掘优秀人才
市文联聚焦高素质、高层次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改进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把全社会文艺工作者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着力加强文艺创作骨干人才培育,组织开展首次上海市社会文艺工作者艺术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完成192人职称评审。组织“文艺两新”创评展演系列活动和第二期“文艺两新”骨干人才培训班。对全市范围内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开展了集中调研,形成《从文化产业园看上海美术市场和美术家工作室状况调研报告》,摸清底数,谋划对策。适当降低上海美术大展、“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等品牌项目以及各艺委会学术展览的参与门槛,为“文艺两新”群体提供更广泛的机会、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对金山农民画、连环画、月份牌年画等体现上海本土特色的“小画种”,给予适当政策倾斜,积极推动创作,持续助力优秀艺术人才的发掘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