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申城迎来最具特色的综合性青年艺术大展之一——亮相德荷当代艺术中心的“惊蛰:2021上海青年艺术家邀请展”。这是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青年艺术家分会成立的首展。“惊蛰”,代表着一个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呼之欲出,代表着欣欣向荣的希望。这个群体的生态,体现地域文化在时空上递进与否的一种能力,值得业内关注。
据了解,此前上海在当代艺术方面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青年艺术团体组织,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青年艺术家分会的成立,填补了这个空白,并且在学术上打破艺术门类壁垒的尝试,可谓艺术组织构架上的一次新突破。
申城近30位优秀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汇集在这个展览,涵盖十多个艺术门类。除了常见的油画、水墨、雕塑等作品,更多采用了漆画、影像、装置、建筑、动画、琉璃、设计等多元艺术样式,甚至频频流露出跨界的痕迹,可谓一些非传统意义上的当代艺术作品。参展的海上青年艺术家中,既有已经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英才”如马良,也有近年来活跃在国内各个艺术展览的“骨干”,还有各个艺术门类的新生代代表性人物。这恰从一个侧面呈现海上青年艺术创作的整体风貌和发展趋势。
长期从事多媒体艺术的王满此次带来数字喷绘作品《无题20180328》,以有着丰富色彩的多组画面探讨公共空间、私人空间以及人与空间的情感;擅长意象摄影的吴笠帆此次呈现的是采用3D打印而成的《关系》,通过一组有些抽象的人物雕塑,折射人与人之间平衡、和谐关系的建立;泛黄的相片,枯萎的花,老旧的玩具、书本、纸板等,共同组成顾欣的综合材料作品《朝花夕拾》,带人们穿越回小辰光;姜鹿语以水墨表现超现实意境,以《虚室生香——沁》承载新生代的奇思妙想……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不同媒介特性的大胆创新,在展览中历历可见。这些作品让人看到互联网时代艺术呈现的新可能和新生代艺术家别开生面的艺术思维,反映出创作者对于生活、时代、艺术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新认识新体验。
此次展览的学术顾问、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远告诉记者,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发源地,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镇,在艺术的各个门类都曾经产生诸多独领风骚的大家和丰硕的艺术成果。他认为这座城市之所以艺术大家和艺术创作成果层出不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依仗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上海丰沛的青年艺术人才储备为上海的艺术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如今互联网新时代到来了,上海也在打造艺术创作的国际化中心平台和全球的艺术品重要交易基地,新一代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王远坦言,此次展览旨在承继海派之拓展精神,因而精选一批勇于精进、敢于担当的海上年轻艺术家参展,力求彰显当今海上艺术新生力量的崛起。
此次展览由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主办,王远工作室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