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说:“我就是一个中国医生。”但在我们的心目中,张文宏不止是一位医生。8月,长篇非虚构文艺原创作品《张文宏医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家程小莹的这部作品基于对新冠病毒的专业抗疫防疫知识,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经历为主线,全景呈现了2020年抗疫的上海方案和中国经验。
作品以“开场白”起始,三章主体,分别讲述:上海战疫、“上海方案”、上海公共卫生体系的坚强堡垒作用;华山医院感染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足迹、三代人的奋斗经历和精神传承;张文宏的个人经历和性格特征、语言魅力、内心精神与思想境界。最后的“留白”,写到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伟大的中国抗疫精神。张文宏是其中一个令人难忘的身影。
张文宏冲锋在前,没有陷阵;张文宏更像个号手,他吹冲锋号,也吹集结号,吹熄灯号、起床号、出操号、开饭号、上课号……程小莹认为,他的行事风格、话语特色,使一个生动的医生形象得到大众瞩目,红极一时;这里面有故事。这也意味着,读者都认识这个人物——张文宏。许多人也许比程小莹更了解这个人,或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那一个“张文宏”;大家都很清楚,在这个世界上,在中国上海,2020年里,有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张文宏。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社会背景,有自己的性格,做出自己的选择——而最为考验写作的是,这是“非虚构”的故事。
这是真实的讲述,甚至许多是口述实录,有大量的真实话语背景。张文宏是个能说会道的人。他的话语,为人熟悉,他的精神与文脉,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全书以这样的话语,真实地还原一个人。“张文宏与所有中国抗疫战士一样,不仅仅是‘伟大的’,也并不总是无畏的。他们付出和努力,使得这个故事和它的主人公一样——可爱,但也日常。我没有人为增加或放大‘光圈’,他自有光辉,富有感染力。”程小莹说。
在采访张文宏时,程小莹基本不用正襟危坐的问答式,采访交流全程不拿手机拍照,不做笔记。在那些专家组会议、查房、视频连线、病例会诊等诸多现场,程小莹都远远地坐在一个角落,与张文宏的专业团队保持距离。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薛舒评价,程小莹的日常叙事一如张文宏在对大众做有关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传染病防治的科普时所说的话,令人极易懂得。那些关于华山医院感染科、上海方案、科技防疫等听来专业且离普通人距离遥远的词汇,隐藏在一个医生的生活中,读之,便是饶有兴味且充满敬意地聆听一口带着沪语口音的普通话,从而走进主人公并不隐秘却很少被人注意到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