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正文
伟人电影那么多,“开天辟地”主题影展为何选择《毛泽东与齐白石》开幕?
2021年01月11日 10:54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开天辟地主题影展”1月8日开幕,作为“步入辉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影展”的首个影展,开幕影片会选择什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进入影展举办地上海兰馨悦立方影城,发现门口立着《毛泽东与齐白石》的电影海报,该片导演史凤和也来到现场,向观众讲述影片背后的故事。

  “开天辟地影展”聚焦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领导人的生平事迹,展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出人意料的开幕影片选择,也折射出了策展团队的特殊思考——用艺术性和新鲜感吸引更多观众主动参与其中。

  《毛泽东与齐白石》从独特角度再现了1950年前后毛泽东与艺术大师齐白石老人之间惺惺相惜、富有浪漫色彩的交往。史凤和清楚记得,2013年1月他接到了《毛泽东与齐白石》的剧本,看完只觉得难,“毛泽东和齐白石一生中就见过一次面,吃了一次饭,前后不过两小时,要搬上大银幕很难。”和编剧商量后,史凤和找到一条突破思路:拍摄两人如何“神交”。影片里,毛泽东儒雅的文人气质和政治领袖风度以及齐白石的艺术家气质都跃然于银幕上。

  为了展现人情味,史凤和特意加了许多细节,比如齐白石家里有许多钥匙,这些钥匙他始终挂在身上,睡觉时也要放在自己身边。钥匙象征着家中威严,家里几个人吃饭,量多少米、烧多少菜他都一一过问,这些细节的刻画,让观众感受到齐白石在国画大师之外,也是一个普通人。

  在毛泽东和齐白石吃饭场景中,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特意夹了一块红烧肉给齐白石,关心“老人家牙口”。影片结尾对两人几乎同一个时期遭遇的丧子之痛做了重点渲染,展现他们身上凡人的一面。画面上空鸽子盘旋,预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和平。

  “关于毛泽东的影片很多,但他和齐白石交往的角度非常独特,观众看得比较少,而且影片较新,也是数字拷贝。”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介绍,此次影展策展包括几个维度,政治性、艺术性、可行性、独创性。《毛泽东与齐白石》表现了领袖人物与艺术家的交往,也让人看出党的一百年历史能够如此辉煌,在于我们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始终汲取文化艺术的营养。“以往影展往往存在两极,一极是主旋律影展,另一极是小众艺术影展,我们试图把两极合流,吸引更多观众主动参与其中,用观影的方式了解我党的辉煌成就。”

  本次影展于1月8日至17日在上海兰馨悦立方影城举办,展映《毛泽东与齐白石》《毛泽东的故事》《毛泽东在上海1924》《邓小平1928》《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陈毅市长》6部讲述中国重要共产党人的生平事迹。

  主办方希望影展能够进一步辐射上海各区影院,并向长三角、全国辐射。除邀请演员、导演、影评人等和观众对话交流外,还计划每月开展一系列外延活动,包括相关海报、摄影展等。此次影展中,8月至12月的主题影展将向社会公开招募选拔,入选单元的策展人将成为上海影展策展的储备队伍。“欢迎大家积极参与策展,或是观影、写影评、参与活动,让这些影片能真正发挥社会意义。”刘海波说。

  “步入辉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天辟地主题影展”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指导,上海市电影局主办,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承办。

  开天辟地主题影展影片介绍

  毛泽东与齐白石(2013)

  《毛泽东与齐白石》从独特角度再现了1950年前后毛泽东主席与艺术大师齐白石老人之间惺惺相惜、富有浪漫色彩的交往,毛泽东儒雅的文人气质和政治领袖风度以及齐白石大艺术家的气质都跃然于银幕上,充满人情味。该片突出表现了毛泽东对艺术家深厚的情感,对文化事业非同寻常的重视和呵护。

  毛泽东的故事(1992)

  影片以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毛泽东壮年至晚年的大量生活细节和情感生活片段为线索,描述了他从陕北东渡黄河解放全中国到重返韶山故里情;从痛失儿子毛岸英至大阅兵等各个情节里的言谈举止,吃饭穿衣,生活中的幽默和睿智,农民式的随便和质朴,以及他与卫士、士兵、农民、亲人、列车员等许多普通人的故事,展现给观众们一个充满魅力的毛泽东;一个有着普通人喜怒哀乐、儿女情长的毛泽东;一个可亲可近,和广大劳动人民有着血肉亲情的毛泽东。

  陈毅市长(1981)

  1949年5月,刚解放的大上海硝烟未尽,千疮百孔。5月28日,出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接手了这个国民党统治多年留下的烂摊子。万事开头难,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将如何下手管理,陈毅夜不能寐。他借赴宴之机向资本家阐述我党政策,促进民族资本业经营信心,迅速恢复工业生产,稳定物价,打击奸商。针对内部违纪现象他也毫不留情加以严肃处理,连自己的老丈人也打发回家乡,以此减轻国家负担。他借过春节机会,到工人徐根荣家拜年,用工人吃豆渣一事教育感化傅一乐,调整了劳资关系。他还用生动事例进行阶级立场和阶级感情教育,使广大群众得知新中国、新生活的来之不易。

  邓小平1928(2004)

  1928年深秋,中国大地一片萧杀,一个小个子的共产党人乘船登陆上海,迎接他的是巡捕的盘查和叛徒的指认,灭顶之灾瞬间降临,但他凭着过人的智慧和无畏的胆识,化险为夷……但这仅仅是开始。他以古董商的身份为掩饰,在白色恐怖的上海,担负起运转中央领导机关的艰巨任务,随时可能遭遇逮捕,随时可能有人叛变,随时准备转移,随时准备牺牲,随时要去执行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危机四伏……但他凭着信念和忠诚,与同志们战斗在龙潭虎穴,出生入死,谱写了一曲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就是邓小平,当年24岁,时任党中央秘书长。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2013)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濒临崩溃的边缘。党中央毛主席通过紧急磋商,委派各级领导奔赴灾情最严重的地区实地考察,周恩来也在邓颖超陪同下从贵州赶赴河北。公社主任郭凤林不愿年事已高的总理看到令人揪心的真实状况,他采用欺上瞒下手段,层层弄虚做假,不让干部群众讲真话,甚至对生性耿直的亲爹封锁总理来视察的消息。总理明察秋毫,十分清楚基层在做假糊弄自己,他甩开干部们事前做好的安排,深入底层访贫问苦,他交下的穷朋友张二廷终于向他袒露了真情,而自知犯下大错的郭凤林羞愧万分。

  毛泽东在上海1924(2014)

  《毛泽东在上海1924》讲述了1924年国共合作时期,青年毛泽东在上海从事革命工作和生活的一段经历。影片以杨开慧来沪照顾毛泽东为引子,牵出当时反动军阀和国民党右派想以杨开慧母子要挟毛泽东阻碍国共合作的故事。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