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8日,上海市民文化节以“云上文化服务日”的特殊方式启动,立足疫情不同阶段积极拓展活动空间与平台,紧扣“我的小康我幸福”主题,全年共举办8万余项活动,吸引3000多万人次参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市群艺馆获悉,2021年市民文化节将于3月份启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民文化节引领全市公共文化机构主动转变服务方式,推出线上服务。“云上文化服务日”通过“域精彩”“云赛场”“云展厅”“云讲堂”等八个频道的千余个优质内容,让市民获得可看、可听、可赛、可游、可品、可互动、可消费的文化服务体验,当日最终浏览量超过1000万。6月13日,“云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题定制平台再次借助“文化云”启动,开启了非遗和文物的云展、云演、云讲、云售、云游。由市民与艺术家共同参与的“艺起前行”抖音主题活动自开启以来共征集视频超过2万个,聚集13.3亿次播放,展现了全市公共文化单位在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上的厚积薄发,也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公共文化格局变化趟出了新路。
为了呼应全面小康的圆满收官,市民文化节活动也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贯穿主线。上海市民文化节联合解放日报社·上观新闻、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联合举办“全面奔小康”知识大赛。大赛涵盖常规阶段赛、限时特别赛、全市巡讲等环节,推出“民富国强篇”“品质生活篇”“山清水秀篇”三个阶段共500题的题库和精选知识要点。2020年6月30日—9月25日的答题期内,共有近60万市民学习知识题库,6.1万人次答题。
“市民剧场”——中外家庭戏剧大赛吸引了600余组家庭,最终“百个戏剧家庭”和10强家庭登上大宁剧院的舞台。“我的健康我做主”上海市民文化节健康达人在线闯关赛让市民广泛了解和掌握健康卫生常识,35.9万余人获得“健康达人”的称号。校园中华戏曲大赛评选出“百名校园戏曲之星”。以“绿水青山”为主题,8万余人次通过“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小程序参与海选答题,最终决出100名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达人。在市民舞蹈创作大赛中,46支市民团队在中山公园用舞蹈展示了热气腾腾的小康生活。“侬好!小康”创意设计大赛历经8个月的征集与遴选,共收到作品1600余件。征集评选期间,开展了4场专业设计师系列访谈、4场线上嘉宾直播讲座等活动,共覆盖人次数十万,点赞评论数超100万。
在市民文化节期间,2020年“美好生活”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以一场案例精粹展开启,三省一市的600多个空间报名,上海以外占190个。基于前两届的大赛影响力,本届大赛引发更多设计力量和社会关注。
老建筑短视频征集大赛同样以“感知老建筑·讲述新生活”的文旅融合主题为引领,在B站上线大赛专题后,激发了不少网友对于上海这座城市历史老建筑的探索兴趣。市民积极通过Vlog、短视频、纪录片等多种形式打卡记录,共征集作品567件,B站up主投稿作品占比71.4%,在B站平台上总点击播放量逾78万次。
在配合落实防疫工作的前提下,上海也将文化服务延伸到区域内的各个社会群体。浦东新区面向文艺院团、街镇分馆、个人等征集抗疫作品502个,开展线上活动20余场次、推出线上服务产品17类1500多个;黄浦区积极发挥群文创作职能,展现文艺力量,由区委宣传部指导的MV《众志成城的力量》累计浏览量超过250万;长宁区在“书香长宁”的名义下,开展“云上讲堂”生活美学讲座、亲子双语绘本解读等阅读活动近40场,参与人次近10万;普陀区依托“苏州河书房”“苏州河文化课堂”等品牌,持续丰富各板块线上活动内容;杨浦区举办“抗击疫情”主题的摄影展、书法展;宝山区围绕“春之樱”文化品牌,创新推出“十年樱缘,十年心”上海樱花季专项线上文旅活动;闵行区发布全市首个文旅IP——“文趣妹妹”,更加具象、亲民地向大众呈现文旅融合后的各类讯息……
2020年11月28日,“我的小康我幸福”——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社区日”嘉年华在全市200多个社区铺开,当天各街镇结合街镇文化品牌和相关特色,开展社区文艺团队展示、社区文化服务、文旅结合体验、文化生活创意分享、地区文化交流等活动,打造老百姓身边的文化小康嘉年华。市级平台也将同步推出线上展示,充分反映社区文旅建设成果和市民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