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放出史依弘主演的《杜鹃山》剧照,观众们纷纷举起手机,“和二十年前,没什么不一样。”4月2日上海京剧院在朵云书院戏剧店举行分享会,为4月17日、18日天蟾逸夫舞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预热,两剧将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
《杜鹃山》讲述共产党员柯湘带领杜鹃山的农民武装合力击退地主武装势力,共赴井冈山投奔革命的故事。该剧由北京京剧院于1964年创排首演,2001年上海京剧院首次排演,当家青衣史依弘主演。
这一次,史依弘将与杨东虎、胡璇、孙伟、赵宏运、于同辉、鲁荐忠等携手演绎。不同于传统戏旦角的柔美娇弱,她在剧中将融合武生的身段,展示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风姿,塑造“打仗干活行家里手”硬派女共产党员形象,还将以大、小嗓并用的高难度演唱方式,带领观众回味“家住安源”“乱云飞”“血的教训”等一系列广为流传的唱段。
史依弘在分享会上感慨,“二十年前排演《杜鹃山》,上海两场、扬州八场,没有当下那么多关注。”2001年,导演高牧坤应邀为上海京剧院创排《杜鹃山》,他是北京京剧院首版《杜鹃山》的副导演。史依弘回忆,大家第一次对台词,轮到她念第一场“刑场”台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甘洒一腔血,唤起千万人!”所有人都笑了:“史姐姐,这次怎么像个男人?”笑声让史依弘怀疑自我,“到底念得对不对?”高牧坤鼓励她,“念得非常好,一定要有自信,就这么念下去。”
“柯湘需要大嗓与小嗓结合,否则人物立不住。如果只用小嗓,显不出她的刚烈。”史依弘现场为大家示范“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甘洒一腔血,唤起千万人”两种演绎,只用小嗓的念法逗得大家前仰后合,而大小嗓并用的台词,铿锵有力,获得全场掌声。
“传统戏靠技术居多,演现代戏,演员要投入更多自己的感情,才能打动观众。”史依弘坦言,这次《杜鹃山》有不少90后演员加盟,她要带领大家进入戏中情节。一句“为什么把我抓来”,轻描淡写与带感情的念法不一样,话剧与京剧的念法也不一样。她的对比示范再次引得戏迷频频点头,“味道的确不一样。”
柯湘的身段动作同样大有学问。“摒弃旦角的柔美,不能扭捏,要英姿飒爽,要酷。”史依弘认为,传统戏功底越扎实,现代戏越游刃有余,“如果我小时候没有演过女扮男装的角色,比如花木兰、杨八姐,今天演柯湘,大概连台步都站不好。所有学过的戏都是如今塑造角色的底气。”
《杜鹃山》人物群像塑造细腻,诗词化和韵律化的念白琅琅上口,音乐唱腔巧妙融入交响乐、地方戏等多种元素。一贯坦率的史依弘表示,“不少新戏陷入‘话剧加唱’,你唱你的,唱完了,音乐响起。因为作曲家很忙,不可能在剧团花半年时间去成就一部好戏。”
《杜鹃山》首版创排时,第一幕换第二幕,舞美队在台上换景,导演掐秒表计时,反复几次后确定换景时间为45秒。导演叮嘱作曲家,为这45秒写一段音乐。史依弘感慨:“如此严丝合缝地去创作一台戏,怎么会不好看?”
分享会上,第六代“杨子荣”也与戏迷畅谈自己塑造英雄角色感受。京剧《智取威虎山》由1958年上海京剧院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并参考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同名话剧创排,历经数次修改打磨,1970年拍摄成彩色戏曲片,该版本也成为演出至今的舞台版本。4月演出将由蓝天与徐建忠、杨东虎、李文文、任广平、严庆谷、胡璇、于同辉等共同主演,呈现“甘洒热血写春秋”剿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