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海派艺术大师程十发诞辰100周年。继“精艺报国——纪念程十发诞辰100周年艺术展”之后,程十发美术馆今天再迎“高怀寄古——程十发捐赠陈洪绶书画”展。晚上,美术馆迎来2021年度首场夜游活动——主题为“高山流水曲韵墨华——程十发与昆曲的因缘际会”的昆曲表演与访谈。
蔡正仁、张静娴、计镇华、张洵澎、梁谷音等一众昆曲名角都来了,并登台亮嗓。他们大多与程十发曾是“忘年交”。
水袖舞起,款款登台,一场三叹的昆曲宛转悠扬,勾连起多少程十发与昆曲、中国传统书画与中国传统戏剧之间的关联。
程十发爱戏剧,特别是昆曲。他曾说:“昆曲是戏剧中的兰花。我喜欢昆曲,正像这蝴蝶喜爱兰花一样。”作为一名铁杆昆曲迷,他不仅组建曲社,开展曲会活动,还曾担任昆联会早期的名誉会长。
舞台上的昆曲演员不时被程十发邀请于绘画创作中“当主演”。这样的作品在馆内就能看到,例如一幅《昆曲玉簪记》是他1979年的作品。
昆曲与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展示形式上都是用以虚拟实地表现手法来表现某一场景、某一动作、某一人物、某种情绪。演出是否到位在于演员对于角色的塑造程度。
同样,绘画作品是否传神也取决于画家本身的修养。这修养不仅包括娴熟的绘画技艺,还有对昆曲表演艺术的了解,要使“懂戏的内行一看就知道这是在画戏中的哪一段,甚至于可以知道是戏中的哪一个要紧的节骨眼上”。
今天新鲜亮相的“高怀寄古——程十发捐赠陈洪绶书画”展,牵引出的则是解读程十发的另一种方式。
被认为是程十发精神中最核心部分的“精艺报国”,不仅仅指其艺术创作,也包括其为国为民的慷慨奉献——程十发曾将珍藏的122件中国古代书画无偿捐赠给国家。在这批作品中,明末画家陈洪绶的作品是最多的,并且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此次展览展出程十发捐赠的33件作品,有17件陈洪绶书画精品,也有丁云鹏、罗聘、任伯年、任熊等名家书画作品,以及几件程十发自己的作品。
陈洪绶,更为耳熟能详的名号是陈老莲。他左手唐宋传统,右手民间趣味,形成自己别开生面的笔墨,尤其擅长人物、花鸟,笔下形象往往高古、奇倔、夸张。程十发为何对陈洪绶之作情有独钟?这得说到他的收藏初心——他的收藏都是研习艺术的参考资料,与谋利无关。在内容形式与艺术主张上,程十发正是以陈洪绶为宗。而任伯年、任熊等比程十发更为早期的海派名家,画风也无不祖述陈洪绶。由此人们不难看到,陈洪绶的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书画的精华,其实也是海派艺术的来时路。诸多海派名家均得老莲神韵而又能别出心裁,呈现出一脉相承的艺术意趣,且这种传统绘画内在的生命力对今天的创作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此次展览汇集的17件陈洪绶书画,可被视为他艺术演变的一个缩影。其中有其32岁时创作的纸本《墨竹图》,亦有最晚年的《罗汉礼佛图卷》;有人物肖像如钟馗、陶渊明,亦有历史故事如《苏李泣别》《老妪能解》。从《张笋翁像》中,不难窥见陈洪绶高超的写实能力及受波臣派的影响,这是一种兼具中国画意境与西方绘画体积与质感的风格。而《索句图》则分明流露出其后期炉火纯青的高古人物画风,洗练典雅。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浮世绘也曾“偷师”过陈老莲。陈洪绶人物画所特持的古拙之趣以及线条的装饰美感,不仅影响了《九歌》《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一大批经典版画,还曾流传到日本,对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陈洪绶的“水浒人物”在百余年后的江户中期,仍然被不断临摹、刻板、翻印。浮世绘的重要画师葛饰北斋、安藤广重等都对陈洪绶的版画图式有所借鉴与吸收,他们又进而间接影响了莫奈、梵高等后期印象派画家。此次展览就特别展出了一套五张的浮世绘版画,用以呈现它们与陈洪绶画作的微妙关联。
展览着重呈现的对比,自然还是程十发从陈洪绶那里究竟汲取到了怎样的灵感。这其中固然包括陈洪绶略显夸张的变形手法,但程十发曾坦言自己借鉴得更多的,其实是陈洪绶把文人画走向通俗的艺术精神。
此次展出的陈洪绶《和平呈瑞》与程十发《瓶中荷女图》,同属清供题材,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均颇具相似之处——两幅作品画的都是瓶中荷,只不过陈洪绶画的是斑驳绚烂的青铜花瓶,程十发画的是瓷瓶,有意思的是,这只花瓶上的仕女人物图显然借鉴了陈洪绶风格,仕女手中的纨扇上则又是一幅荷花图,如此图中图、荷外荷的构思,则是他对陈洪绶绘画中注重装饰感与形式感的继承与发扬。而在一幅程十发画的《端午钟馗图》中,钟馗形象如其侧面而立的姿态、宽袍阔带的着装以及衣纹的穿插刻画,都参考了《蒲殇钟馗》,画家也在题识中明确说明“用老迟之法写之”,且书体亦为拟仿陈洪绶书体。
而走在雅俗共赏这条路上,程十发继承的,还有陈洪绶的艺术创新精神。陈洪绶的绘画在形式上以夸张变形的造型追求高古的境界,在内容上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追求通俗化;程十发则在形式上以中西相参的点线面极大地发挥酣畅淋漓的笔墨境界,在内容上则以少数民族写生为基础探索新的艺术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