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正文
《辅德里》:如何写下“党的诞生故事”重要篇章?
2021年04月22日 10:20

  1993年,上海南北高架道路工程启动,在“申”字道路规划图的中心,一个石库门老建筑“辅德里625号”被保留下来,它是上海目前保存完好的440处革命遗址之一——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产生了11份重要文件,其中就包括首部党章。

  “多年来,很多人只知有一大,不知有二大,其实,党的创建是由一大和二大共同完成的。”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说。作为“党的诞生地”城市的历史见证,也是党的初心故事的重要篇章,辅德里和它承载的革命记忆如何更加鲜活地传承下去?建党百年之际,上海市静安区深度梳理盘活红色遗产,邀请国内顶尖制作人和创作团队,系统性打造“辅德里IP”舞台剧,开发相关文创、文旅衍生产品。

  明晚就将在大宁剧院首演的非虚构舞台剧《辅德里》,首次将“党章的诞生与守护”故事搬上舞台,该剧也是本土知名戏剧节品牌“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诞生12年来的首部红色题材委约作品。明年是首部党章诞生100周年,“希望这部剧经演不歇,让《辅德里》成为党史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播的新样本。”项目制作人李东说。

  “辅德里625号”: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完成党建重要工作

  第一次提出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主张、以全国代表大会名义公开发表了党的第一个宣言、第一次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诞生了第一部党章……正是在二大上确立的这一连串的“第一次”,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这段火红的革命记忆,就隐藏在今老成都北路“辅德里625号”那一排石库门清水墙面之后。百年前的辅德里,处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交汇处,周围相同的石库门房屋连排连幢,使得这里毫不引人注目,便于会议的保密工作。

  这里还有“党章守护人”张人亚的传奇。二大会后,他把一只旧皮箱交到父亲手中,在老家宁波珍藏了30年。皮箱里一个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里面是一批珍贵的建党历史资料,其中就包括第一部中国共产党党章。

  抚今思昔,方知时局之变;鉴往知来,更觉天地之新。“鲜活的党史,需要鲜活的传承。”徐建刚指出,讲好二大故事,不仅对上海打响“红色文化”品牌意义重大,对于广大党员和青年而言,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党史学习之旅。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于分析中国社会,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从二大走出了第一步,中国革命不是苏联革命的简单翻版。”徐建刚说,彼时在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党清楚地认识到,要首先进行民主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合作的具体办法。

  二大的召开,距离一大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在战略策略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前进了一大步,凸显了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具备了理论创新的品格和能力。“果不其然,二大之后不久,就迎来了大革命的高潮。”徐建刚说。

  “辅德里学校”:一次今天的90后向百年前90后的深情致敬

  作为“2021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开幕大戏的非虚构戏剧《辅德里》,是国内第一部聚焦二大历史背景和人物的舞台作品,再现中共一大、二大共同完成建党任务的全过程。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部今天的90后向一百年前的90后深情致敬的集体创作。

  李达32岁、蔡和森27岁、王尽美24岁……救亡图存之际,他们作出了个人的选择、党的选择、近代中国的选择。“历史本身就有一种巨大的命运感,开天辟地,奋不顾身。”该剧总导演牟森为作品定下了“非虚构”总基调——一切艺术创作将建立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

  从制作、宣发、舞监到技术制作各个团队,以及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的青年学子们,这支主创团队平均年龄28岁。2020年7月1日,牟森带着他们来到上海,参观完二大后照了一张合影。他们以“辅德里学校”的概念,组建了教学和排演团队,在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制作一次次经历修改、推倒和重来,但中途没有一个人退出。

  找到这支队伍正是因为“专业与契合”,制作人李东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牟森就是国内先锋小说、戏剧和诗歌的代表性人物,如今他在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任教,专业就是叙事工程,为《辅德里》这个项目,他前前后后带领着学生们做了不下十个方案。

  这是一部群像式的作品。每个人都很重要,他们是党的创建者、见证者和守护者。从200多人里经过三次遴选诞生了今天《辅德里》的演员,丁臻滢、孙豆尔、杨舒妍、赵嘉艳……他们不仅有音乐剧演员的功底,多才多艺,更要有种强烈的专注力和信念感,能让舞台“燃”起来。

  “建党的历史充满了故事性,有人情味,有人性的闪烁。”演员赵嘉艳发现,一百年前那群优秀的年轻人,在从事一项了不起的事业的同时,也在生活着,也有着自己的爱恨情仇,他们的青春、理想、信念和初心是如此动人。

  从一堂好听好看又好懂的文艺党课,到一次新时代红色IP的传播探索

  《辅德里》特邀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李京键创作了一部“两小时的交响乐”。剧中一曲“中国共产党万岁”听得人热血沸腾。不少专家看完联排之后认为,这部充满青春时尚气息的作品,是对新时代红色IP传播的成功探索——“要知道,诞生于100年前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勇于突破创新、充满青春气息的政党,这本身和创作非常契合。”徐建刚说。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共有党员50多名,而中共二大召开前夕,全国党员人数已达195人,今天,已经有超过9000万党员。“党章的力量,贯穿始终,二大的精神,不容忘却。”李东将这部作品定位为一堂“文艺党课”——“非虚构”的文本属性,在历史考据上非常细致、严谨,经得起检验;艺术上的创新性,使其更容易被广大青年和党员接受,以更生动的方式展开党史教育。

  在文艺评论家毛时安看来,剧名《辅德里》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召唤感——“石库门、辅德里,是典型的上海视觉形象,有着鲜明的城市印象。”而舞台剧只是这一红色大IP开发的引擎,其核心还是上海红色文化品牌的创新传播。围绕“辅德里IP”共有五个衍生设计诞生,被称为“五星计划”。舞台剧之外,还包括:一个“《辅德里》微缩模型展”、一部高清戏剧电影、一次红色市集,以及一本展现辅德里IP开发、制作的“全景式纪录”。

  “百年党史,已成为丰厚的创作素材和源泉,今天它们通过各种文献、文物和遗产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从业30多年来,作为国内知名制作人,李东拿下过话剧《德龄与慈禧》《北京法源寺》、大型舞台剧《战马》中文版全国巡演等业界里程碑式的项目,但以文创和文旅融合为抓手,打造红色文化传播新路径,《辅德里》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未来它一定会成为一种新类型,我们希望《辅德里》能为红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新的方法和角度。”他充满信心地说。

来源:文汇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