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正文
《战上海》《敦煌女儿》5月亮相北京,反复打磨升级,将有何不同?
2021年05月06日 10:31

  4月29日,修改后的杂技剧《战上海》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上演。该剧将于5月8日、9日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五一后,上海沪剧院《敦煌女儿》将在太仓大剧院进行最后调整,5月12日登陆北京国家大剧院。一部部上海原创舞台作品亮相北京,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4月29日,《战上海》历经半年多重大修改后首轮演出,也是“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验收演出。舞台上,杂技剧展现出解放上海时的跌宕起伏与壮怀激烈,为观众奉献一场接通历史时空的心灵洗礼。5月8日、9日《战上海》亮相北京,则是海派杂技首部完整剧目在北京演出,距上海杂技团上一次参加进京汇演也有三十多年了。

  2019年,上海杂技团与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排红色主题杂技剧《战上海》,艺术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协助下解放上海的英勇事迹,先后参加中国杂技艺术节开幕式、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等一系列重要演出。

  去年10月起,《战上海》对音乐、服装、舞美及多媒体等进行修改,剧情更加紧凑。以今年央视元宵晚会上引发热议的《丰碑》为例,为达到编导在剧目尾声升华意境的要求,演员舍弃成型技术,重新研发契合剧目的创意技巧。29日演出还调整一些杂技设置,之前杂技“跳板”出现在“保卫电厂”一幕,展现基层员工奋起抵抗敌人攻击、保卫电厂的情景。现在“跳板”被调整到“血战外围”一幕,再现解放军战士如何突破火力封锁,炸毁敌人暗堡的场景。

  结束“三大工程”验收工作后,演员们将马不停蹄地赴北京参加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展演汇聚全国范围内遴选出的140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在当地或地区间巡演,其中50部作品进京演出,《战上海》成为其中之一。杂技团负责人透露,《战上海》整剧及精彩片段将围绕建党百年主题参加各类重要演出,下半年40多场的巡演档期也在不断增加中。

  2018年,上海沪剧院携原创大戏《邓世昌》来到国家大剧院,时隔三年,《敦煌女儿》5月12日将在国家大剧院再次展示上海地方剧种魅力。该剧同样属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为原型,讴歌一代代敦煌人坚守理想、默默奉献的崇高情怀。

  《敦煌女儿》的创排从《解放日报》樊锦诗报道开始,历经10年。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饰演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段的樊锦诗。在时空交错的场景中,她一个转身便从25岁变为80岁,而这30秒的时间间隔只能通过形体、唱腔和神态来转换。这种变幻的叙事方式受到观众好评,尤其得到年轻观众的认可。除了角色年龄自如切换,《敦煌女儿》精彩唱段也让人称道,茅善玉最长的唱段接近20分钟。

  樊锦诗表示,“《敦煌女儿》一路走来很不容易,沪剧院以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演好这出戏。他们用螺丝钉一样的工匠精神,不断演,不断改进。”编剧杨林则说,我们做的不仅是一个戏,更是在为千年敦煌添砖加瓦。编剧、导演张曼君认为,“樊锦诗这样的人物,带来了对中国文化历史的考量、回归、推送。我们民族到了现在的时间节点上,需要这样的回顾,需要这样深厚的内涵。”茅善玉透露,今年将把《敦煌女儿》带到更多地方,“敦煌学者对国家文化的自信和坚守,让我们敬畏、敬仰。”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