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作曲家吕其明的作品,将在6月30日由上海爱乐乐团上演。除了经典之作《红旗颂》,《白求恩在晋察冀》和《祭》两部新近创作的作品也将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这是上海爱乐乐团“红色情怀”系列演出的收官演出,6月29日、30日各演一场,曲目不同。“红色情怀”系列演出从北京到上海,六场演出推出六部新作。
回想七十年的创作历程,吕其明自称只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践行着我的入党誓言和承诺,传承着我的红色基因,用音乐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从《红旗颂》到《百年颂》,既厚重又青春
6月29日,上海爱乐乐团将上演由作曲家陆培改编创作的第六交响曲《大路歌》。1934年,聂耳为影片《大路》创作主题曲《大路歌》,生动展现劳动人民作为时代主人的精神面貌,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反响。87年过去了,这首跨越时空的作品将焕发新生。陆培说:“《大路歌》的旋律铿锵有力,激情磅礴,尤其适合改编为交响曲。为了突出作品庄重宏伟的气势,我在创作中特意加入管风琴。”
6月30日晚,除了吕其明的三部作品,上海爱乐乐团还将演出赵光的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石库门随想曲》,刘隽皓的交响曲《红色情怀》以及龚天鹏的交响曲《百年颂》。《百年颂》历经两年打磨、三度试演、数次修订之后,于5月3日晚在上交音乐厅进行了世界首演。这部作品在古典交响乐的乐章结构基础上,融入创新技法,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华民族一路奋斗,谱写民族复兴史诗的伟大历程。“耳目一新”是许多专家和乐迷对《百年颂》的评价。作品既有厚重历史感,又有一抹青春诗意。
6月11日、29日、30日的三场音乐会,入选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三代作曲家紧扣时代主题,书写真情实感
为了“红色情怀”系列演出,上海爱乐乐团邀约到不同代际的作曲家从不同角度创作,立体而丰满地诠释了“红色情怀”的深厚内涵。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作曲家徐景新,在多年的创作中一直坚持“旋律优美,观众爱听”的原则。徐景新认为,作品只有“接地气”才能“传得开”,此次为“红色情怀”创作的声乐套曲《永恒的丰碑》赢得了许多观众的认可。
“不写应景之作,只写真情实感”,这是作曲家赵光的原则。一直以来,他都把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气韵和文化作为最重要的创作主题,比如交响组曲《上海印象》、交响史诗《黄浦江》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歌《致世博》等。此次,为“红色情怀”创作的《石库门随想曲》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同样充满海派气息。
作曲家刘隽皓的交响曲《红色情怀》描写了自己从戴着红领巾,仰望国旗升起,到面对党旗宣誓的成长历程。“《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我小时候‘最好听的歌’,希望用它唤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是什么让上海爱乐乐团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在团长孙红看来,首先要庆幸能遇上这个伟大、光荣的历史时刻,让作曲家们重温来路,激发出创作热情和潜能。“在策划和排练‘红色情怀’系列演出的过程中,爱乐人在不断地自我追问,我们的作品到底是为谁创作,怎么创作?今天,我可以骄傲地回答:为时代和人民创作,是上海爱乐乐团的光荣传统,也是矢志不渝的艺术追求。”